学习和教育其实是两个概念,孩子学习知识只是他人生剧情的一部分内容,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姜姜老师除了分享初中数学干货内容,也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探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为什么要讲规矩?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孩子长大后就什么样子。性格、脾气、教养、好习惯、坏习惯等等。人类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到现在,其实这种进化一直持续着。孩子是家族延续,是持续进化的必然“产物”。家长接受高等教育,知书达理,礼貌待人,那相对于的孩子在个人成长和为人处世方面必然也会有过人之处,及时短时间没有发现,但是好的行为习惯持续久了,孩子本身就是家长的“升级版”,当然我们不鼓励家长把自己缺失的东西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尊敬长辈,守规则,让孩子听从父母的话,干这个做哪个,但是请不要忽视孩子自己的意愿,孩子兴趣最重要,同时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
规矩的意义
无论做任何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俗称“规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遵守的规矩,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前进。在家长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守规矩,在家里守规矩,在外面也要守规矩,请爱的家长请注意,这里提到的守规矩都是正能量含义,不是束缚孩子天性的借口。但是事实上,大家都只喜欢自已定的规矩,不喜欢听别人定的规矩。所有孩子(以及许多成人)的立场:“让我满意的,就是‘好’,让我不高兴的,就是‘不好’。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要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给孩子设立规矩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
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方式,是本着天性而来的。例如,有的小朋友就喜欢帮助人,而她也很高兴帮他们的朋友。每个父母都有有不同的作风,有的比较放松,不去管那么多,也不理会儿子的房间杂乱与否;而严厉的父母,则只要铺床方式稍微不合规定,就严厉处罚孩子。
的确,养育孩子需要许多不同层面的介入,有时候要帮忙,有时候不必干涉,有时候则要严格。但真正的问题是:你现在所做的,是有意这样做的吗?还是,你这样做,是基于连你自己都没想过的理由:可能是出于自己的个性使然;可能是因为童年的印象,可能那时候正好有需要;或是因为害怕而去做?假如父母自身都做不好,怎么能发挥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子女呢?
父母不但对孩子的现在负责,还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请记住,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品格可大致决定人的一生会怎么过。在爱情和事业上能否得心应手,取决于内在拥有的能力。在这个人人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各种借口的世界,大家反而奇怪为什么人生那么不顺利。我们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出于性格上的弱点。通常,无论是否处于困境,只要拥有内在的力量,就会成功,没有内在的力量,要不就是停滞不前,要不就是失败。
孩子守规矩的重要性
孩子并非天生就受规范,规矩是界定一个人的“所有权界线”,它限定了这个人的结束以及另一个人的开始。如果我们知道某个人的底线何在,就知道可以预期这个人能够控制自己到什么程度,可以要求他在情绪、行为态度上负起什么样的责任。举例来说,我们都见过夫妻彼此争论“这件事应该怪谁?”双方都在推卸自己该负的那一份责任。在与他人的关系里,我们可以界定对彼此的期望,然后要求对方为个别的那一份负起责任。当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那一份关系负起做主的责任,双方的关系才能够继续下去,也才能够达到目标。
孩子亦然。他们需要知道可以从哪里开始,需要负什么责任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然而,如果他在一个对自己该有的规矩(即他该负的责任),以及他人该有的规矩(即他们该负的责任)不清不楚的关系中成长,就无法培养出这种能够使他成功地掌握人生的自制能力。他会在混乱的规矩中成长,而导致相反的结果:想要控制别人,自己却失去控制。事实上,对这种孩子的真实描写就是:失控的小小人想要控制周遭的每个人;他们不想控制自己来顺应父母的要求,而是想要父母改变要求!
培养孩子守规矩,是终身受用的事情
你可以看到为什么为人父母是如此艰难的工作。孩子不是天生受规范的,他们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当中,将规矩内化为己有。为了使孩子认知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责任是什么,父母必须与他们立下清楚的规矩,并且用方法帮助他们学习自己的规矩。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后续更新的精彩内容!
如您对本文有更多更好的建议,请私信留言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初中数学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