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
这是来自何以宽的第48封信。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怪诞行为学》,其主要研究了人的非理性行为极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怪诞行为学》指出:咱们同时生活在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两个世界里。
所谓社会规范指的是,人们按照社会交往为衡量的标准,比如谈恋爱的男女约会,亲戚往来等,一句话翻译就是谈情。
市场规范就是反其道而行,以市场价值为衡量的标准,比如薪酬,投资,价格,一句话翻译就是谈钱。
那谈钱又谈情的人会怎样呢?
试想一下:你在周末接到了丈母娘的电话:女婿啊,这周你过来这边吃饭啊。
你愉快的答应下来,周末夫妻两个人赶过去丈母娘家吃饭。
一顿好酒好菜以后,你对丈母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激涕零,心中无以为报,就从钱包里面抽出几张毛爷爷说:
妈,我特感激您的照顾,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谢意,这几百块钱就当是饭钱给您了,您看够不够?
要是有哪个女婿胆敢这么说的话,丈母娘的脸非得一黑,直接把这个不懂事的女婿给轰出去了吧。
可是,恰恰咱们每个人可能或多或少都干过相同性质的事儿。
如果你是一个父母,你是否曾经跟小孩子说:来,吃了这碗饭,我就给你买玩具?做完这个作业,就给你半小时的时间看电视?
如果有的话,那么你就是又一个女婿。
为什么丈母娘会生气呢?因为女婿掏出钱的一刹那,就把吃饭这件事情定性为是一个市场规范的事件。
既然是市场规范,大鱼大肉的是几百块钱能解决的吗?
关键是,掏钱这件事情直接把一个情意浓浓的家庭聚会,也就是社会规范的事件变成市场规范事件。
丈母娘肯定不乐意了。论社会规范,掏钱这种事情简直是侮辱自己的浓浓情意。论市场规范,这钱哪里够格?
可谓是两边都不讨好。
他错在不该在谈情的时候掏钱包出来谈钱。同理,该正经严肃谈钱的时候,选择掏心窝子,同样是失败的。
在女婿这里,选择下次回家捎带礼物给丈母娘就是塑造一个成功的社会规范事件。
《怪诞行为学》的研究还指出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带礼品可以,同时千万别提这个礼品的价钱。
即使是口头提价格,也是一瞬间就把事件定性为市场规范事件。
比如,父母往往跟你说:我什么都不缺,你就什么都不要给我买了,浪费钱。等你买给他一把新手机的时候,她其实内心会非常高兴。
但是,只要你一说这把手机多少钱的时候。她的脑袋不外乎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妈妈觉得这个价格贵了,一把手机就这么多钱,太浪费钱了。妈妈会为了手机心疼钱。
另一种情况,妈妈觉得这个价格不够,这把手机才这么点钱,心里多少有些不开心。特别是身边有对比的手机价格,更是可能有这种自然心理。
无论哪一种,咱们应该都不希望出现吧。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只管送礼,不提价格。
这样,礼物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变成情意浓浓的无价之宝了,又是一个成功的社会规范事件。
那说回开头的问题:
既然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各有利弊的话,那么咱们不妨把它合起来。谈情又谈钱呢,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件事情其实企业早就在做了,没错,就是企业的营销。
特别是所谓的情怀营销,不就是试图把人们的心智从市场规范事件转化成社会规范事件嘛。
这件事情政府同样也在做,没错,就是官商勾结贪污。
贪污通常表现的形式会是什么呢?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高楼大厦,归结起来同样是两个字:送礼,这些东西免费给你了。
送礼,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规范事件该做的事情,而现在送礼这个动作跑到市场规范的事件中来了。
一旦市场规范事件转化成社会规范事件时,就会发生规则之中讲人情的现象。
更有甚者,再一次又一次的转化过程中,两边的人成为了同一条船上的蚂蚱,无论是利益还是人情都捆绑在一起了,就形成了勾结贪污。
所以,谈情又谈钱的人,可能活得更好,同时也死得更快。
试想一下,一旦所谓的客户通过营销或者贿赂转化成为“家人”以后,平时缺斤少两,捞油水什么的倒是快得多。
但是,一旦对方发现自己情意不再,更容易反水。
想想有多少亲密的家庭发生强烈争执,想想有多少情怀营销的路转粉又转黑,就不难理解的确是存在这么一种非常不利的情况。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活得更久比活得更好来得好。
该谈情的谈情,该谈钱的谈钱最好。
所以,更多的情况下,自己不要指望同事能够肝胆相照,毕竟你们之间多少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
自己同样不要指望好友无条件包容自己,毕竟人也不是白白给你消耗感情的。
真正的朋友一生不会超过几个,是用来掏心窝子用的。不是不能搞商业合作和借钱,而是不轻易这么做。
因为,在这一瞬间,你很有可能已经把它变成一个市场规范事件了。
如果你确定要这么做,要考虑两个问题:
其一,自己是否能够拿捏好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尺度?
其二,你是否能够给朋友带来足够的价值,至少得是互通有无吧。
总之,谈钱也好,谈情也罢。白白消耗他人的人,终究一定会被抛弃的。
因此,咱们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吧,这是比谈钱还是谈情都好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