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跟宝贝可乐谈一谈我读书的感受,这本书叫《新世界》,《当下的力量》的作者的另一本书。
在谈这本书之前,先聊一个概念,叫“知行合一”,用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的话来说,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成就,而其流传最广的四个字,即“知行合一”。在看王德峰的《阳明心学》课程之前,我一直只能粗浅的理解这四个字而却并不自知,以为所谓知行合一,就是心里想的和身体力行的完全一致。其实,不然。
所谓知行合一,本质含义是“知”和“行”是一回事,并没有单独的“知”,也没有单独的“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又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是毅力吗?博学吗?自律吗?至少此刻认知下的我,感觉这些都不是。
阳明认为“心即理”,即:每个人的心都是有“良知”的,都自然而然带有生命情感的本真一面。随着人的长大,这个“良知”后来被各种各样的观念、习惯、环境、思想等一些ego所支配的私欲所遮蔽。做到“知行合一”的前提,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自己的内心,不被ego所遮蔽,从而能够为“知行合一”提供空间和力量。
就像所有的课本、文章里都提倡所谓的“孝之道”。真正能做到孝道之人,是对父母有真实情感和爱意,在幼年和少年时期被父母的爱意所滋润且长大之后发自内心的以内心情感对待父母的人。孝之道,不是所谓的见面尊称、逢年过节送礼等表面功夫,而是内心驱使下对父母爱意的自然流露,前者靠社会世俗约束和道德自律,后者才是“知行合一”。
而《新世界》这本书,正是在帮助我觉知和分辨自己的ego,并避免被遮蔽,让自己心眼明亮。
我会拿着一个铅笔,一点一点在书中跟着文字往前走,看到有共鸣的句子会划线,甚至会忍不住写一写笔记。记得前两天看书,看到某一段,我画了这样一幅画:
这本书,我感觉可以一直放在床头手边,在自己纠缠在脑子里的声音感觉逃脱不出的时候,可以拿起来,随便翻几页,让自己平静和释然。
此刻耳边响着John lenehan演奏的钢琴曲《Le Onde》,窗外是一篇昏沉的雾霾,北京的冬天,至少在城里的冬天,从来不会让人喜欢。但“当下”从未变化过。当下之神造化的这个世界,原本是充满“至善”的,蜂巢、花朵、蝴蝶、森林、昆虫,各种形色世界背后从来都有很多美的内容。而我们人类,至少对于我而言,要感受到这些美,是要让内心有容纳美的空间的。
这个“空间”,只来自永恒不变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