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活成了重大决定都是自己做主的样子

我从来不愿提及,在我15岁那年,就失去了父亲。我总是害怕,如果把这件事说出来, 我就会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不愿看见同学朋友用奇怪的眼神看我。因为我的左邻右舍,亲戚,每次说起我家的境况时,总是充满了同情,并附上一句:这以后的生活可得怎么过啊,孩子还这么小,太可怜了。

也从那个时候起,便埋下了种子。我骨子里的自卑开始慢慢生长。明明这些人对我的遭遇,只是单纯的同情的罢了。我却把它们视为对我的一种看不起,他们怎么可以轻轻松松就谈论这件事。我坚决不同意。我便把自己锁上了门,再也不让外人看见,把自己当做一个受害者。

足足在我心里住了15年啊,我才放下。父亲意外去世,并不是发生了一件多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它只是人生里突然出现的一个不可预测的悲剧罢了。何况,在我心里,他永远是我最尊敬的人。他是一个那么好的人,孝顺/勤劳/顾家/爱孩子,宠爱我的母亲。

回过头来发现,没有父亲的庇护,我是比同龄人确实要过得更辛苦一些,却也让我更自由了许多。那些可能要经过深思熟虑,或者激烈抗争才能换取的决定,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做选择。

比如,脑子一热,我就选择了理科。只因为我不喜欢了解历史,也不喜欢那个老师上的历史课。我的母亲除了会过问我的每个期末的成绩,她几乎不懂读书是怎样的。她既不知道高中何时有文理分科,亦不知考上大学还需填报志愿。但她会告诉我,只有好好读书,以后才能在这个社会上过得轻松一点,不像她那么辛苦。我牢牢记下了,还好也算做到了。

我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干脆地选择理科。想来,我那三年倾注了比普通同学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弥补理科的不足,我依旧只是勉强考上了一个大学。若是,我花同样的精力投入历史,即便对它不喜欢,也许也是可以将它背下来,应付一场考试的。可能这样的结果,会更加侥幸,我能填报一个更好的大学。

那之后的生活也没法是现在这样了。好大一个冒险啊,我才不愿意交换。此时此刻的当下,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我有一份自由的工作,还不错的收入。也收获了一份从校园爱情变成了更加坚固的亲情。在我们最相爱,和相爱的当下,有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对我们做着见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