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课】破除刻板认知,只为看到角色背后真实的个体

无论是对个体的感知,还是对集体的感知,都是从角色开始的。

集体是一堆角色相似的个体的集合体。

为什么某个群体能够形成集体的角色?是因为对某个集体的特色定位,要通过某种程序化的训练,把我们训练成社会所期待的角色。

有的训练是刻意的,比如说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各种教育,比如迈入军营的个体,接受部队军事化的训练。

有的是潜移默化当中形成的,比如受到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社会评价各种影响而形成。有的甚至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基因,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即使看似相同的集体角色,各个集体角色的心理预期是不一样的,比如自我的感受,对关系的预期,以及处理关系的各种方式,中国人和外国人差异非常明显。

因此,核心关键是我们所处的角色,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子。

无论是对于动物,还是对于人,决策形成的过程是我们反复被教育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关键动作:

确定目标,知道教育和培训的目标是什么?

建立恐惧边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可以做?

及时有效反馈,无论对于错误的动作,还是正确的动作,要有不同的反馈方式。

给予红利,对于正确的行为要进行奖励,并让其产生路径依赖。

不断重复,重复是动作的关键,直到内化成无意识的动作。

想一想,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这种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是反人性的!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是期望我们所有的人成为教育所期望的样子,因为我们原来这个样子,与期望较大的差距。

个体也好,集体也好,只有在外部很大的压力之下,人们才会按照自己的角色行事。

当外部压力丧失的时候,或者压力过大的时候,人们反而会放弃自己的角色,服从于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要做到自然。自然和角色化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定位。

苹果手机的开锁,之所以三岁左右小孩就会使用,是因为触摸是人的天性,轻轻的一划,锁屏打开了。

无论是与人的关系,还是对产品的认知,如果已经习惯了角色化的思考,很难获得对人对物真实,完整,观察和接纳,更无法与人产生良性的互动,无法建立深度的关系。

人尚且如此,产品更是无能为力。

无论是与个体建立深度关系,还是研发一个产品针对某个特定群体,我们一定要抛开对个体或者集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抛弃应该如此认知,而把其对方当作完整鲜活的人去研究。

如果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集体做的产品,那么就应该充分研究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很难产生共鸣。

角色化生存,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的认知,沟通,交互,我们才能够获得深度的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风往北云向南总结 经常在简书看到思维导图,一激动下了一个软件xmind,刚好最近在简书大学堂学习小说写作思维课...
    胡诌白扯阅读 4,676评论 4 6
  • 初读这本书应该是在读中学时,那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迫使我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好像是想看新月和楚老师的师生恋吧!在...
    柏妮丝阅读 3,764评论 10 10
  • 1、什么是Quartz2D?二维的绘图引擎 Quartz 2D是一个二维绘图引擎,同时支持iOS和Mac系统,用Q...
    叫我小黑阅读 1,427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