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整治形式主义“三除”文章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强调要扎实有力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落地见效。“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最后百病滋生。只有将形式主义产生的“病灶”、“秽土”、“症结”一一根除,才能切实为基层减负。

       写好“清除病灶”文章,在清源正本培元上“下实功”。“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表现在工作上,但其“病灶”在思想观念上。如果思想上的问题不解决,基层减负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一些干部为了追求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究其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带坏了社会风气。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加强思想引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新考卷,真正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写好“铲除秽土”文章,在厘权责明边界上“出实招”。基层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有些干部简单认为“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到最后基层干部“小马拉大车”、苦不堪言。只有通过明晰权责为基层“降压败火”,把“应减之负”减下去,才能真正铲除滋生基层形式主义的“秽土”,真正把“应尽之责”扛起来,有效贯彻落实各项政策部署,高效抓实民生福祉。我们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基层一线听真话、察真情、取真经,为决策部署提供一线真实信息支撑,以此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事,要坚持系统思维,树立“一盘棋”意识,理顺部门间权责体系和上下级权责界限,建立健全务实合理的权责清单,构建边界清晰、协同合作、服务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让基层干部清楚“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该担什么责”,心无旁骛耕好自己的“责任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切实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写好“根除症结”文章,在当下改长久立上“求实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一方面,要锲而不舍地清除形式主义的“存量”,对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铁规、禁令“生威”“长牙”“带电”,发挥出“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作用,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另一方面,要标本兼治遏制形式主义的“增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要用制度这一管长远、立根本的“良方”,及时把减负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