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携手社区治理实践队走访电建小区

为进一步了解7月6日吴正隆教授展示的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引进社区营造经验在福州晋安区的社区融合实践案例,7月7日上午,集美大学“两岸青年携手社区治理”实践队到案例其一的电建一公司小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与电建一公司梯位长协会的会长张守华的交谈,队员们对两岸同胞携手治理社区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实践队于福州福建省第一电力建设公司单位社区大合照(图/邹炀)

实践队一行人到达小区门口后,张守华会长热情地带队员们进了小区,在小区的会议室里为大家讲述了大致情况。据悉,电建小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建成,岁月增添了小区的历史底蕴也斑驳了小区的青砖老墙。如今的电建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但吴正隆教授对小区的规划改造为小区注入新的智慧与活力。小区门口的展板上记录着电建小区的过去与现在,这些旧貌换新颜令当时的居民们兴奋不已,但同时也令他们思考,如何将这样焕然一新的小区保持下去?

梯位长制度应运而生,即每个楼道选出一位梯位长,共同参与社区工作,维护社区环境。居民们还自发成立了梯位长协会,这一仅由居民们的责任心凝聚起来的组织,却落实了从小区到梯位到户的精准服务,实现了社区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家每一户。


实践队听张守华女士讲述梯位长制度(图/邹炀)

吴正隆教授团队里的王佳凌老师,根据电建一公司小区的特点,提议每个楼道设立楼道文化墙,展现每栋楼中独特的风貌与故事。在王佳凌老师的深入指导下,小区里不同的楼有了名字,如携手楼、劳模楼、发小楼、尊老爱幼楼等,每个名字或体现了楼里住户的特点,亦或表达了楼中住户们的期冀。借此便于了解居民的状况,更好地提供服务,也益于社区的管理。不仅如此,楼道文化墙还是居民们情感的寄托,墙上星星点点的便利贴,是不同住户贴上的祝福语,其中有对居民的日常关怀,也有节日时的问候祝福。当楼道里有人过生日时,楼道文化墙上更是贴满了生日祝福,小小的便利贴,承载了居民们最真挚最纯洁的祝愿,成为了联合众心的纽带。


实践队参观特色楼及楼道文化墙(图/邹炀)

考察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收获颇丰,在探索“智慧治理、两岸融合”新路子上有了切身的经历体会,也深刻为两岸同胞在治理社区中的携手合作感到动容。两岸同胞体内相同的血脉于茫茫长史中簇起火光,不断吸引照耀着彼此,而我们将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将隔阂融作温热,将阻碍燃烧殆尽,让两岸同胞再度相拥。

实践队携校徽于福州福建省第一电力建设公司单位社区留影(图/邹炀)

                                          (文:管榕桢 冯思萍

                                               指导老师:陈晓晓

                                               通讯员:刘天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