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养,是对孩子心灵的滋润

1.

正午时分,正好赶上了孩子们下课的时间。头顶着骄阳,匆匆路过一所小学前。

前方有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刚刚走出校门口。母亲妆容淡雅,一身碎花的连衣裙。孩子大概七八岁,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丝毫不惧夏日的阳光。

母亲似乎在跟孩子叮嘱着什么,她们缓步走着,所以我也放慢脚步。

这时听到母亲对于孩子说:今天过的开心吗?

母亲的声音很温柔,孩子呢,则是奶声奶气地回复说:很开心。

母亲又问到,今天上课学习的内容都弄懂了吗?

孩子答道:都弄懂了,有不懂的,也问了老师啦。

这时母亲的回复是:妈妈真为你骄傲。

接下来又隐隐约约听到了她们提及关于孩子和一个好朋友关系的处理。

母亲给予的反馈是:爸爸妈妈昨天都说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的。

接下来到了下一个分叉路口,她们向左边转弯,而我继续直行。尽管是短短几分钟的聆听,我却觉得感慨良多。

母亲,对于年幼的孩子的回复并不是敷衍的,而是给予了很多积极正面的鼓励和引导。

我默默向前走着,心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2.

我总觉得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历来扮演的角色都是监督者,会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或者禁止做什么,可是却缺少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

这当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即使母亲扮演的温柔角色,也只是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生活给予细致入微的照顾,却欠缺心灵的引导和教育。

很多文章有谈论到关于富养的问题。一般所谓的富养,强调的是花更多的金钱上投入到孩子的培养,以期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开阔视野,见识世界。

这固然是一方面,但我认为真正的富养并不是简单的物质投入,更多的应该是对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关注。

在我看来很多,所谓的童年创伤或多或少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比方说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父母感情的问题等等。这样即使有再多的物质投入,可是孩子从小没有生活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氛围环境之中,他还是很难健康与独立地成长。


3.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也许只是简单的言语,却有可能一辈子印在孩子心中。

我记得小时候,有次考试没考好,回家之后哭得特别伤心。这时母亲只说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那时年纪小,还不太能体会她的意思,但是那句话给了我很多的力量,让我在后面的成长中,当遇到挫折或者否定自己时,想到这句话就会重新站起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所以,对于孩子真正的富养应当是让他们心灵深处能够得到滋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应当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童年的创伤,对于成年以后心理的承受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应该经常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爱的表达。今天听到这位妈妈对于小孩子说的话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因为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经常受到这种恰当的鼓舞,孩子必然会自信而又阳光。

第三,更多关注孩子内心的诉求。比方说那位妈妈首先问孩子的问题是她开不开心,而不是学习方面的内容,这样她无形中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懂得幸福的含义。

第四,从小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直都相信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从小培养好了,那么后期十几年的求学过程必然不会那么艰难。

曾经和一位大姐聊天,她自己本身是一名老师,孩子也已经上五年级了。当问到她对孩子的培养时,她说她基本上没有让孩子参加任何补习班,只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学习了绘画和篮球,可是孩子校内表现也非常棒。

回忆起我自己童年的求学经历,也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但是爸妈会要求每天回家之后首先完成作业,之后再看电视或出去玩耍。

虽然是最基本要求,但我觉得自己的自制能力和纪律观,开始定型。这些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后期漫长的求学生涯。每天必然争取首先完成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或工作,然后给自己放松的时光。


总之,我始终坚信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最关键的作用,父母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程度、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引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此,真正的富养,应该是对孩子心灵的滋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