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思琦
近年来,海原县紧扣第三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有利契机,坚持强组织、育人才、搭平台、兴产业同布局、共谋划、齐推进,下足电商人才“管、育、用”“绣花工”,持续推动人才融入、资源融通、产业融合,电子商务历经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24年7月,海原县被评为2023年度全区电子商务产业效能考核优秀县。
注重“管”字,在吸纳引领上“墩好苗”。成立海原县网络直播行业综合党委及海原县数字商务行业协会,构建行业综合党委主导、行业协会主推、行业部门及乡镇(街道)党组织主抓、企业及村(社区)党支部主责的网络直播行业党建工作格局。建设七营镇、三河镇2个乡镇级电商服务中心、5个高标准村级直播间及13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红播”“企播”和“土播”3支队伍,吸纳67名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电商企业主播等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移风易俗、就业创业等主题开展直播,引导全县网络直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出台《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制度文件,对粉丝过万的近200名网络主播,“一人一档”“一企一册”实名登记管理,切实规范网络直播行为。
聚焦“育”字,在能力提升上“施好肥”。紧跟网红经济和电子商务融合创新发展潮流,打造海原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海原县网络直播学院电商人才培育“双引擎”。靶向制定网络直播行业中长期培训计划,围绕提升直播营销能力主线主题,对200余名网络主播和创业青年开展专业培训。持续推进“双培计划”,着力把网络主播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质主播,着力培养壮大主播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寻乡小冯”“海洋传媒”等6名主播已纳入培养。拓宽电商人才培育渠道,累计发放电商知识教材1000余册,发布电商教学视频550分钟,举办培训班140余场,培训学员7500余人次。持续强化人才跟踪培养,邀请山东聊城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夏大学等院校大学生实践团队开展乡村助农直播,在北方民族大学及海原职校设立海原电商直播人才驻校驿站,建立校企合作、产业融合双向交流渠道。同时将海原县数字商务行业协会会长、公服中心主任纳入“智创未(卫)来”人才培养计划,全力搭建人才梯次化培养平台。
突出“用”字,在作用发挥上“助好力”。争取资金10万元,支持电商人才“揭榜领题”网络直播人才孵化、村级集体经济“帮帮团”等人才项目,持续推动电商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成功创建海原县首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吸引50家电商企业入驻孵化并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电商孵化指导服务。探索“党组织+行业协会+村集体经济+电商企业+农户”及“支部+共富公司”新模式,帮助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塑品牌、展链条、拓销路,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发布“花香白吉”“曹洼脱烈”等村域品牌,研发苦荞茶、牛肉干等特色产品10余款,对接抖音、832平台、央企采购等平台,参加全国特产展等各类展会8场次,签订订单10余笔300余万元。组织网络主播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年货节”等全县各项大型活动以及农特产品展示展销直播助农活动,2024年,海原县线上农特产品销售预计可达1.5亿元,同比预计增长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