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 明 / 文徵明 / 满江红
最近写了太多的缠绵悱恻,昨天有读者说该来电豪迈的了,正好,今日读到这首我们老文家前辈写的满江红,很是感概,想起之前因为讥讽某事件写了篇《当金兀术听说岳飞被杀之后》,结果,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管文章的本意是什么,却在留言里“教育”我,给我“普及”历史知识。
有些留言很可笑,有的也很可气,有的说岳飞拥兵自重本来就该死,有的说岳飞是傻子不知自保,还有的说岳飞大破金兵都是小说演义里的故事,他其实没打过什么胜仗,一个个言之凿凿,好像别人都是错的,就他是在现场看到真相的一样,想起来也挺可笑,这就是如今自媒体言论泛滥,很多人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的东西,然后就如获至宝的当成了尚方宝剑。
这首满江红,说的就是岳飞的故事,这是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写的,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源于有人修地基,结果挖出了一块南宋时期的残碑,上面是宋高宗赐给岳飞的诏书,文徵明本就在研究史学,听说之后立刻赶去查看,并拓印、誊抄碑文,然后细细研读,终于确定了岳飞的抗金功绩是在宋高宗时期就得到了肯定和嘉奖的,这无疑狠狠的打了那些说岳飞抗金功绩不实的人的脸。
文徵明一向主张的是单靠秦桧一个人是无法一手遮天杀害岳飞的,所以幕后的主谋,应该是宋高宗无疑。所以,在有了这块刻有诏书的碑文为证之后,他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对于一个立下如此大功的将军来说,只要他没有谋反,都是罪不至死的。于是,文徵明依着岳飞满江红的词牌,写下了这首词。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词的开头直接点题,以叙述为主,先表明这块残碑的出现,以铁的事实证明高宗当年褒奖岳飞的抗金功绩千真万确。从文字里可以看出宋高宗对岳飞是何等的倚重,这不禁让人万分感慨,既然如此,怎么后来又把岳飞那样残酷的杀害了呢?“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难道是功高盖世就真是该死么?就算事情过去了,后世的皇帝对岳飞如何的表彰褒奖,都难赎其罪!
“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现在想来,岳飞当初被下狱是何等的无辜?那莫须有的罪名是何等的可恨?岳飞宁死也不愿意让属下兵谏,又是何等的悲壮,那宋高宗和和秦桧一手制造的风波亭冤狱,直到今天还有人意图翻案,可悲?可恨!这上阕,用叙述和议论,通过引用史实,连发三个疑问,引起大家的思考,也同时抒发自己对岳飞蒙冤受屈被杀的极度愤慨,进而导出下阕。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为什么不先考虑,国家的疆土日益缩小?为什么不先考虑,两个皇帝连同皇后嫔妃大臣同时被俘,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遭受的最大的耻辱?在这样的耻辱面前,难道不是复仇雪耻,恢复山河最重要么?“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难道就只考虑迎回二帝之后,自己的帝位不保?其实,大家都明白,宋高宗是怕这个的,但也不全是怕这个,作者用这样的反问,其实是在非常直接的嘲讽,嘲讽的不光是宋高宗,也是很多断章取义的所谓史学家。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这两句,是文徵明进一步的抒发内心的激愤,如今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高宗南迁的举措到底错不错了,他当时根本就害怕中原恢复,再谈他的决策对错,那不就是笑话么?“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这再一次阐明观点,有些人的想法真可笑,区区一个秦桧,真的能害死岳飞么?当然不能,无非是正好迎合了宋高宗的私欲,于是君臣二人达成默契,一个默许,一个出面,无论如何,就是要置岳飞于死地。
对于分析岳飞死因的作品,大家多少都带有自己的个人倾向和感情色彩,文徵明也一样,而且又是在这样的碑文面前,基本证明了自己一贯的看法,内心的激动就更加明显,所以对宋高宗和秦桧这两人的怨恨也就毫不掩饰了,这首词,其实也是一篇史论,更是一篇判词,这君臣二人就是出于各自的私欲联手害死了岳飞,那些妄图给宋高宗和秦桧翻案的人,在这样的证据面前,还有什么可说的?
最后,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岳飞,就是功臣,不管他懂不懂政治,是不是固执己见,功绩就是功绩,不容抹黑!秦桧,就是私心私欲作祟,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迎合皇帝,想方设法陷害忠良,不容翻案!很多人说既然皇帝有这个想法,那没有秦桧也会又其他人,错!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秦桧主谋,宋高宗下不了这样的决心,他有心也找不出第二人实施!而宋高宗,作为冤案的幕后黑手,当然也是罪责难逃!
——东篱若尘(文俊壹)——【东篱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