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先生又因为孩子教育的事情大吵了一架。
事情是这样的,第二天就期末考了,孩子还在那里玩不肯睡觉,在叫了两次没有行动之后,他威胁要把孩子的玩具扔掉,孩子很伤心的哭了。看你这样,以后高中都考不上。进到房间里面,又因为叫爸爸出去,被爸爸认为不尊重他,把他给拎到门外去。
看到此情此景,我心都要碎了。
-孩子不可以有情绪吗?
-凭什么就诅咒孩子考不上?孩子最终会成为父母口中的样子,请你不要老是诅咒人。
-什么叫不尊重你?你尊重他了吗?
-你把他拎出去,他就学会了什么叫尊重吗?
……
后面又吵了好几个轮回,谁也没说服谁。
-你就看吧,孩子就是被你惯坏的,你这样迟早害了他。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简直要火山喷发,可是又无言以对。
总之,我觉得这个人简直是不可理喻,过不下去了,要过你一个人过吧,再也不想见到你。
是否有人和我一样,恨死家里那个猪队友了,自己不学习,还要各种指指点点,常常因为孩子教育的事情搞得一地鸡毛。
我们自以为学习了先进的育儿理念,就对队友的行为各种看不惯。
我们总想改变对方,想让对方也学习一下,让对方可以和我们同步。
可事实是太难了,完全没改变,还把自己憋出内伤。
怎么办呢?
凉拌。
直到今天,我应该算是放弃了吧,彻不彻底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知道,问题出现也是进步的开始。
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学习。
当我们开始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就是夫妻关系恶化的开始。
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么正确,此刻也要学会闭嘴。
本来争论的目标是为了孩子好,想用正确的理念去对待孩子,结果却是对孩子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就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样。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文化背景,认知水平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自带特色进入这个小家庭。这个不一致是很难变成一致的。
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尺度要求别人都按着自己的要求来。
放弃改变他人的想法吧。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你永远不要有企图改变别人的念头!你能够做的就是像太阳一样,只管发出你的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会觉得很温暖,有的人会觉得刺眼,甚至有的人会选择躲避。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是自己的拯救者。
总结一下,
第一,由于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等原因,无法避免教育孩子的不一致性。
第二,当孩子面争论对错输赢没有意义,输了感情,失了关系,恶化了育儿环境。
如何化解?
第一、接纳不一致。
相信爸爸也是爱孩子的,允许队友用他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先从心里不去排斥他,怀着接纳心态,允许存在。
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中写道:妈妈们,请闭上你的嘴巴,在旁边欣赏,你要是看不惯,就请走开。因为,你要知道,也要相信,很少有爸爸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不会有意伤害孩子。也许不合你的意,但也许合孩子的意,最关键的是,爸爸有爸爸爱的方式,都按你的方法和意见 ,孩子就等于又多了一个妈,而你因此剥夺了孩子的父爱!
第二、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孩子和爸爸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处理去吧,谁的情绪谁负责。
介入往往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第三、做好自己。
尹建莉老师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
看了很多道理,懂得了那么多的知识,却没有真正去体验,就着急的去传播这些知识。想来也是可笑。
仔细反思一下,我自己确实很爱纸上谈兵,很多事情自己都做不到。
把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吧,把与老公“作对”的精力拿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做好自己,用影响力去影响对方才是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