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接纳

~以下是班级小助手的笔记分享,不喜勿喷~

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说: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接纳。

换言之,一个不自信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对自己不够接纳的人。

★接纳从何而来?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童年家庭关系稳定,在父母爱的滋养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自然的认为世界是安全的,我是够好的,被爱的,于是自信就形成了。

而经历过家庭不和,被父母辱骂甚至抛弃过的孩子,就很容易对世界充满不安,对自己充满怀疑:我不够好,我不被爱,因此我要想建立关系,就必须讨好和取悦别人。

★无微不至型女孩为何会被失恋?

小蕊是个付出型女孩,她将男友林的一切生活杂事包揽了过来,小到洗袜子,大到挑选毕业后的单位。所有事情几乎小蕊一个人全包,林却被安排在旁边袖手旁观。

但说都没想到,毕业半年后,林就提出了分手。

室友赵见到小蕊的时候,她说:“是我不好,所以林不喜欢我了。如果我够好的话,林就不会觉得累。”

赵避开小蕊拨通林的电话,林道出心声:其实这几年他并不快乐。小蕊很好,但她事无巨细的关心,让自己透不过气来。一旦他感觉疲劳,或沉默了,小蕊就会莫名其妙的给自己道歉。

他数次安慰小蕊,她很好,不需要道歉,但小蕊听不进去。小蕊这样放低自己的心态,并没有给他优越感,他对她单纯的爱,转化为了同情和怜悯。林逐渐觉得两人沟通出现问题,只能分手。

小蕊曾对赵说过:“我爸妈很早就离婚了,弟弟聪明可爱,跟着妈妈,而我沉闷瘦小,就跟着爸爸。爸爸很快再婚,后妈对我很冷淡,我只有帮家里拼命干家务,后妈态度才会好一些……”

其实小蕊的不安全感和自我否定,都来自于童年。父母离婚到父亲再婚这个阶段,都给了她因为自己不够好,亲妈抛弃自己,后妈冷落自己的感觉。

自卑内向的小蕊长大后好不容易得到爱情,她唯有不断付出,来掩饰自己的不安,获得对方的肯定和好感。

实际上,她内化了父母和继母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她通过做家务取悦继母的那段记忆,投射到与恋人的关系里。她认定自己只有靠不断干活和付出,才能让对方喜欢自己。

★如何将外部动机转为内部动机?

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由童年引起的,因此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童年就是一个人的命,是改变不了的”。

这句话表面没有错,因为我们的确无法改变童年,但我们可以减少童年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这个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就比如小蕊,她过去的行为动机是外部的,认为自己的幸福密码掌控在别人手里(过去是父母,后来是恋人)于是要通过讨好和取悦去获取。

而将来她可以改为内部动机,多关照自己的内心感受,觉察自己在付出前的情绪变化,问自己是真的因为快乐,还是对童年强迫性的重复。

只要能分辨出这两点的区别,她就能结束取悦,尊重并接纳自己。

武志红有本书叫做《为何家会伤人》就说过:

“父母都说爱孩子,但却并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因此在大部分人的成长历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来自家庭的伤害,童年里我们无力改变什么,但成人以后,如果我们觉察到自己的痛苦来自父母的影响时,我们就可以终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指责,用自己的力量来疗愈和改变一切。”

对于人际关系中取悦和卑微的这部分,我们也可以从童年的影响中慢慢剥离出来,通过觉察情绪,调整认知,修正动机来完成对自己的接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恐怕没的可选。 想抽身,无奈已投入太多;就像身患癌症的病患一样,杀死癌细胞就会连健康的细胞一并杀死,癌症的存在就象...
    边城v浪子阅读 221评论 0 0
  • 庆幸的是,我出生在一个尚且较富裕的家庭,有一对虽只有小学文化,但并没有给予他们的儿女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糊涂孩子阅读 1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