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篇诗文,我要背诵你(原创)
邹传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经典文学作品。高考64篇是短篇中的经典,这些诗文以作家伟岸的人格,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被后人广为传诵。它是高考要求背诵的,它也是我国文学的瑰宝。
背诵64篇,传承中华文化。作为炎黄子孙,不背点经典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底蕴、有文化。古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魅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诵的功效。徜徉在64篇里,背诵完64篇,相信文学经典会浸润我们的心灵,你会感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那样地坦然;你会喜欢苏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他是那样地超脱;你会理解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是那样地爱国……在如今文化自信的中国,我们更要背诵64篇经典,传承文学经典,与时俱进,提升自己思想,担当自己的人生责任。
背诵64篇,强化记忆能力。曾经有一篇给高三学生建议的文章,其中两点,我觉得很有道理,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一是除了极个别的人,高考仍然是你改变人生跻身上流的最最廉价的途径。其二是没有量变的积累,哪会发生质的飞跃?就现在的高考而言,大量的记忆和重复的训练仍然是考上大学乃至考上好大学的基本前提。试问:英语你记忆吗?理化生你记忆吗?那些会背诵的同学,除了记忆力有差别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反复朗读,反复记忆,一句话一句话背诵,一段一段背诵,连段成篇,自然全文会背诵了。镜子不擦不明,脑子不用不灵,不愿意背诵的同学就没有大量的语言实践,不会用心地一句一句反复读,久而久之,记忆能力也会退化,不正是逆水行舟吗?
背诵64篇,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高考是对一个人的全面考察。既考察心态,也考察意志,既考察知识,也考察能力。高考更考察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水平。64篇的背诵是一个问题,面对问题,你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呢?在复习备考中,你会只遇到这一个难题吗?6门学科难题何其多!你都迎难而上吗?你都知难而退吗?因此,背诵64篇,可以看出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态度,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老舍先生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开口成章’;鲁迅先生背诵《纲鉴》;茅盾背诵《红楼梦》;巴金背诵《古文观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努力背诵,笑傲默写,与经典文学作品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