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下的服务行业是个什么样子?
首先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会逐步减少,生产物品不管是牙膏还是机器的重复性工作会逐步减少,这些工作将会逐步被机器所替代,人员会萎缩,但是行业产值会继续扩大。无人机将成为标配,你现在辛辛苦苦考的驾照未来10-20年将可能不再有意义。很多我们觉得不会被机器替代的行业都会逐步被替代,甚至可能包括餐饮,中午的盒饭可以按照标准化流程生产配送。你的出行可以按照标准化流程配送,目前的共享单车其实就是在减少人为的参与。衣食住行都会越来越少的人参与。个性化的手工业作坊或许可以存留,它们提供与标准不一定的定制化服务。所以未来或许是服务业的春天,或者说定制化的服务(服务也可以是自动化的)会是商业的主流。
智能时代的服务行业具备什么特点呢?按照吴军老师的考虑,应该是具备四个特点:
1、共享;2、合作;3、跟踪;4、众筹
共享经济是什么特点呢?首先共享非常有必要性,资本主义之前一直在生产商品, 但是商品的生产、统筹单独看是有序的,总体看是无序的。所有生产都是在做布朗运动,单个有序总体混乱是我们目前社会的特点,市场经济是好的,但未来我们可能更需要“计划经济”,这个是我的理解。因为之前市场是一个看不到的手,它根据市场规律调配生产和商品,调配价格。但未来可能不是这样的,拿共享单车这个案例来说,我们已经不再购买商品(自行车),我们购买服务,商品是按照计划生产出来的,有多少用户我们是完全知道的,有多少用户使用了自行车我们也是知道的。如果全球的自行车都是共享单车的话,我们就知道全球多少人使用、还需要多少俩自行车,我们就能够做到计划统筹,而不是疯狂的生产。在未来共享经济实际上是统筹计划规划经济,我们复用、共享别人的资源,我们不拥有资源。在未来IoT+机器智能为共享经济带来了可能。在共享经济里面,连接必拥有(内容)更重要。Google、Facebook没有内容,阿里没有商品,微信没有网络,滴滴,uber、AirBnB没有车和房屋。电商的核心本质是不断的扩大连接、扩大带宽。掌握了连接的企业还是有未来的。以前运营商担心自己被管道化,其实感觉也是个错误,我们连管道都没有做好。
合作经济是说我们不用什么都自己造轮子,要能够合作用别人的轮子(和共享有点类似),其实真正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我们不是要取代旧的,比如呼叫行业一样,不是要取代这个行业,而是通过传统呼叫行业+互联网+智能的形式来打造新的合作行业。电力公司没有很多,但是+电之后,很多行业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一个案例是日本增田宗昭的茑屋书店(CCC),这个传统的书店行业+互联网打造的新的行业,目前拥有5000万会员,从书店变成了一个生活平台,不同于互联网的购物平台。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不是省钱,而是省时间省精力多花钱。
跟踪经济是通过IoT记录每一次交互数据,未来数据是很强大的生产力。跟踪就是所有的交互都记录下来,从飞机、火车、地铁、智能汽车、无人车、共享单车的使用来跟踪你的行动变化,从每次穿的衣服、买的衣服跟踪你“衣服”的变化,通过NEST这些传感设备跟踪你在家里的所有变化,通过盘子、杯子的传感器跟踪你吃的变化,未来是数据的经济或者是量化的经济,我们需要通过IoT或者跟踪来记录这一切。所谓的隐私我个人认为就是传统认知的壁垒,未来可能大数据更加理解你、了解你,而不是你自己了解你。
众筹经济是针对传统生产销售模式来进行的变革,让生产变得更加有序更加有计划性,不是简单的或者传统生产销售模式。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是通过市场调查--设计规划--贷款--生产--批发--销售的模式,企业承担了所有的成本风险,顾客参与度非常低。而众筹经济不是,特斯拉汽车已经是订单式生产了,客户交订金--参与设计--具体生产--交付产品。众筹意味着效率的提升、个性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更少的浪费,有点像计划经济的模式,但是这个计划不是政府给我们的计划,而是人人参与的计划。众筹也是需要机器智能深度参与的。众筹其实是一种新的思维认知模式,就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以及他们如何参与。传统的图书销售不知道书卖给了谁,读了多少?亚马逊就已经开始知道。罗辑思维和喜马拉雅的思路,书从商品变为知识服务。“厂家”需要运营产品,包括所有的产品,而不仅仅是设计销售产品。
未来谁将占据制高点?阿里在挑战银行,华为从下游企业变为上游企业,微信在挑战运营商。运营商的机会在哪里?可以作为智能城市的血管,以及智能城市的管理者和守护者,可以从腾讯、阿里的下游变为上游。
最后总结一下《智能时代》:1、摩尔定理带来了IT的革命;2、指数级别的增长带来了大数据;3、大数据和摩尔定律产生机器智能;4、机器智能改变传统行业和未来社会。要么成为2%,要么成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