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他人的眼光是种天性
从成长的视角,幼儿满三个月就开始寻求认可,需要外借给他,你是多么讨人喜欢的信息。孩子三岁后认可的需要就更加旺盛了。他们会有意识的对家长的指令表现的尽量配合。但是这种天性有弊有利,虽然短期内它能让我们生活更顺遂,可长期来看它会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独自感受幸福的能力。
长大后我们无法用听话换取任何让自己幸福有价值的东西。
站在幸福的世界上,虽然在意他人的眼光是种天性,但是随着我们长大成熟只有摆脱这种狭义的天性,我们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过度在意他人的眼光会让你陷入两个困境,第1个是它会让你体察别人过多感受自己过少;第2个是他人的眼光是片面的,不够客观,没有针对性,听得越多自己走的弯路越长。
摆脱“认可瘾”,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本质上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他并不在自然的必要需求之中。不要高估了别人,不要高估了别人认可的价值,更不要放低了你自己,希望我们可以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决定自己的困难,自己靠自己的幸福自己体会。
想法:今天当我读完这一段话的时候,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多少年来,我一直就生活在这种困惑中。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在外面见的人多了之后,我在慢慢的成长和改变,可是当我回到家看到我的父母,还是生活在那个圈子里,内心的愤怒压抑不住。我特别想大声的怒喊一句,质问他们“别人的眼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是的,我的父母都是将近60岁的人,他们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嘴里,那么小心谨慎卑微的活着,不懂得拒绝,别人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满足哪,哪怕是一种自我伤害。因为别人的评价和认可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我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都是命啊。消极被动,悲观厌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