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朴今年14岁,在陕西老家,正上初二。他三岁之后,爸爸妈妈就一直就在西安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他爷爷奶奶说,小朴现在不仅抽烟喝酒,还通宵打牌和上网。
最近一次妈妈给他打电话,他居然说,爷爷奶奶太烦了,烦得他有时都动了杀心。
朴妈妈吓坏了,赶紧在西安找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担心小朴变坏。
咨询师问朴妈妈:“你觉得儿子抽烟喝酒打牌和上网这些行为很糟糕吗?”
“是很糟糕,我很担心。”她说。
“你很希望他改掉这些行为?”咨询师问。“是的。”朴妈妈说。
咨询师继续说,抽烟喝酒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叛逆行为,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做父母的不要急着去谴责孩子,甚至强迫孩子改变,因为那常常会激发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心,从而更频繁地抽烟喝酒。
相反,做父母的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干涉太多了,或者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教育方式不对。
朴妈妈想了想,给儿子的叛逆行为找了一个答案:爷爷奶奶太唠叨了。
小朴之前对父母多次提到过爷爷奶奶对他太唠叨,让他烦透了。但父母总是劝说道,“爷爷奶奶也是为你好,你要听话。”
小朴不仅是在描述“爷爷奶奶对着他唠叨”这件事情,更是在表达他“烦透了”的感受,但做父母的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既然正常表达发挥不了作用,那么小朴只好用惊人的语言来表达不满,这就是他告诉父母说对爷爷奶奶“动了杀心”的原因。
其实,他使用这种语言,只是为了让父母明白,爷爷奶奶的唠叨让他多么难受,他多么想摆脱。
听完咨询师的分析,朴妈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若有所思地说:“的确,我没有考虑过儿子的感受……我现在明白了。
最后,朴妈妈找小朴谈了一次,小朴的感受终于得到了妈妈的重视,经过爸爸妈妈和小朴的商量,妈妈把小朴接到西安上学。
咨询师最后给朴妈妈一条人生锦囊:
以后,在和亲朋好友发生冲突时,先关心对方的感受,鼓励对方做出回应,给对方诉说情感的机会。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