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微信语音想起来。上一秒添加的微信好友,以前从不随便加好友的我有点意外。虽然心里忽然想"这是谁?要干嘛…"还是接通了。
"你那的古筝如何上课了?"对方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
"全年班每周一次,送寒暑假班。"我便明白是咨询这个的,"孩子多大年龄?"
"不,你看啊,目前孩子不学,他们什么都不想学。是我,我行吗?我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我原本是上班的,由于身体上有点小病所以请假在家,想找个事干。"对方似乎有点顾忌。
"没问题,来吧,正好赶上我的家长公益课程。试试看再说。"我愉快又有点惆怅地答应着。
…………
这段时间,就像这样的咨询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基本上都只是问一问了解一下,真正能放得下生活中的"包袱"静心学习的又有几个?但是却勾起了我的无限回忆。真是久违的感觉。
忽然忆起那些阳光明媚的农村午后时光,那个时候大把大把的时间,没有孩子,家中里里外外有公婆担着,自己只要每天去离家不远的学校上课就好了。
在这个闲的能挤出来水的日子里,从小热爱音乐的我开始思想着去县城找个老师再深造一下我的古筝。我一个人来到县城,那个时候的城市街道还没有规划,充满了烟火气息的热闹。凭着路两边的广告牌一家家进去询问,大多进去后看到的是学习钢琴的孩子和老师,,经过几番辗转后,终于经人介绍到新乡市的一个教古筝的张!老师家里学习。
第一次去老师家,还没有进门便听见里面许多鸟叫的声音,那个进去呀,映着斑斓阳光的阳台外面悬挂着许多鸟笼,各色各式各样。屋里的客厅铺了十来张古筝。我惊呆了,屋里的陈设非常简单,想象着自己坐在这如此的朴素中,当指尘奏响的一曲琴音起便唤醒了那一阳台的鸟儿的和鸣,多么美妙,与我淡泊的脾性多么契合。我发现我简直是莫名的喜欢,又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种生活的状态。那简直是城市里的桃花源。心向往之,便只顾模仿。接着,看见老师从屋里搬出一个大纸箱打开。小心地拉出一面古筝和架子,一包的琴码,和一个调音器。这些所有的我都感觉那么地熟悉又陌生,老师不用几分钟时间就把琴调好了。这是我在老师的家里买的第一架琴。
从那以后,每周都会独自一人带上琴书和指甲,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去老师家里学习弹琴,尽管从小晕车又胆怯的我为了学习弹琴却风雨不断。后来又有了自己的培训古筝班,又间或被邀给别人上课。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授琴的过程。也许正是由于那时候的坚持让我又加固了自己持之以恒的习惯。如鱼得水的生活能有多少?后来我发现,日子里的许多事情,即使做事前无论自身或周边条件多么不好,但是好像也因为我的先做起来,然后再不断坚持而最终会有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
比如说,我古筝课教过的一个学生一一W学生,音乐禀赋太一般,且脑子特不好使。正常学生一个月要学习好几首小曲子的,可相同的时间她只能学习一首。这一首怎么学会的呢?记得那段时间我都N次几尽崩溃边缘。每天只教一个小节,一小节只是四个音而已。晕。第二天一来,全忘。那个时刻的我曾因这个学生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家长一直说我教的慢,他们哪里能理解学生学的慢。那时候我就觉着世间万物都有个高下之分的,我也逐渐尝试按照每个生命的发展频率摸索一条能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路径。
有一次,记得是一个六一儿童节的上午,家长似乎特别高兴,在微信里连着发了好几张孩子表演弹古筝的照片和视频。家长抑制不住的高兴地对我说,"孩子正弹琴我和她爸在现场就笑了,那弹的可是真好,跟着你没错。"于W学生,许是有了那一次的成功经验,后来竟越来越好,如今也自己开谱,积极参加活动,忙得很。于我,古筝方面再也不怵任何大家认为的所谓的笨学生。
我的学习力和w的学习力起初完全不同,但后来都变成了学习力比较强的人。而一个有着很强学习力的人,正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学习热情作支撑的,所以一个人的学习热情是什么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得有学习的热情,先学起来再说。譬如说,你为了炫耀自己的技艺而学习;你为了将来可以谋个外挂职业而学习;你为了搏个学霸美名而学习;你为了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而学习等等,都是可取的,只有先完成了它的常态才能逐步提升它的卓越。
因此上,我以我的对生活及学习的一点感触告诉我开篇提到的陌生朋友,或者是陌生朋友们,先学起来,看见了自己发展势头,才会有后面对将来的规划,而不是还没有开始,便已被想得太多阻止了你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