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语滩》
本系列短文十二篇,源自我自己做的《云游渝城图》文创产品配送的三个故事。写作一年多,写到最后一篇《重庆民生1925,川江航运万流归宗》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一本书的篇幅,解读不完《云游渝城图》透露的川江航运史和重庆城的历史。
于是我继续民国地舆图,长江航运史,毒品史,海关史,开埠史等等五五六六七七八八的正史,野史。
很多时候我要同时写若干个章节,权衡收到的新信息放在哪里合适。所以迟迟不能完成写作。
这篇之所以成型,算是画外音吧,我需要在庞大的非虚构结构写作中,在描述一个他者“重庆城”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才能继续写下去。
不语滩(一)过路鱼
我没想到会以一种从未到达过的方式遇见不语滩。
我爹喜欢在长江边捕鱼,带着他编织的渔网,沿着江边,在季节交替,江水黄得发红的洪水期。他说,洪水会把小河里的鱼冲到江里来,那些鱼新鲜有活力,味道也最新鲜。至于水清亮的时候,等海里的鱼回到江里来产卵,不要去打扰他们。
我在长江边的船厂长大,大人们不喜欢孩童私自下河游泳。他们说大河淹死会水人。洪水季节尤其危险,每年都有孩童淹死,大人们趁机教育孩儿们,不要以为你会游泳,就去江里板。
但我爹要打渔,他的渔网就藏在上班的车间,下班不回家,直接到江边,从太阳落山搬到月亮升起,有时候甚至半夜才回来。晚饭就是我从家里给他带去的盒饭。
我也就比很多孩儿,多了一些靠近江边的时间,我从没被真正的江水吸引想跳进去游泳,吸引我的只是江边丰富的自然环境,礁石滩涂,沙滩鹅卵石,茂盛的水草,河沟以及昆虫鱼虾。
我经常坐在礁石上,看眼前我爹搬鱼。我问他为什么有时候几分钟就拉一下网,有时候十几分钟才拉一次。他说“没什么原因,罾搬过路鱼,网打背时鱼,钩钓好吃鱼,都是凭感觉。”
他用的渔网不是网,网是一张网边缘一圈坠着石头,朝水里撒下去铺在浅谈上,收网的时候网兜就像一块布从下面收卷起来。他用的工具是罾,一个大竹竿撑开四根小竹竿,渔网就像兜一样吊在下面,收起来的时候,就像雨伞倒着合拢。
所以,最终被他弄上岸,大多数是被我吃掉的小鱼小虾,都算“过路鱼”。我看不见混浊的水里,鱼是怎么过路的。
但过路的不只是鱼,还有船。很多客轮。还有货轮,奇怪的是货轮烟囱上的logo,几乎清一色的“民生”标志。
那时候长江里面的货轮是拖船加驳船的结构,拖船是大马力有动力的,驳船形式上就一个货仓,没有动力。拖船可以根据情况带若干艘驳船走,多的时候四五条驳船,少的时候一两条,看起来很是威猛。
不过,真正威猛的是江水。有一年夏天黄昏,天空颜色变成江水黄,一条拖船顶着四条驳船上行,上行,上行,拉着汽笛,冒着龙烟,好半天才从我视野边缘走到眼前,继续上行,上行,上行,明明看着它在很努力的力争上游,可就是在眼前一动不动,真像极了多数人的一生啊。
他一定是在学习!我现在回想当时那一幕,突然顿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顷,他退了!倒车你见多了吧,倒船我一辈子没见过两次。
那货船像一头斗牛,钢铁巨身,小客船平时见着都躲着走,此刻汽笛浓烟腾空,呼着气边战边退。没错,他今天才知道长江的本色,“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连我爹也看得饶有兴致,等船退到很远了。他才说,民生公司的船都开不上来,今天确实水大。
我问,他为什么不赶快倒头。他说,那更危险。这段江面就很危险,以前常有沉船。民生公司曾经从这里打捞起来英国的船,修好了重开。恐怕要慢慢那边的白塔才安全了。
我看着远方的白塔,那是长寿县城的江边。
(本篇完,2024/9/8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