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第一章第6节到第7节,作者提出了两个令我很质疑的“毋庸置疑”的观点,本篇先说第一个。
这第一个观点,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以为你有自由意志,其实你在被基因控制!”
如果我们确有探究这其中症因的必要性的话,那么就不能忽视现代心理学为我们提供的绝对正确的思维分析 —— 无意识主宰着有机体的生活,而且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这种力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只不过是遗传基因控制下的无意识深渊中的隐秘心理活动的产物,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人能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一窥潜意识的暗黑世界的真相 —— 积淤在这个深层次机构之中的是生物无数个世代传承相递的无计其数的共同特征,正是这些永远也不为我们所知的共同特征构成了一个种族的先天秉性。
教育固然能够让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仍然是这种固结在基因链条上的独特遗传资讯。
无独有偶,在《未来简史》一书中,作者也谈到了类似的话题。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生命科学实验,指出:
生物是算法。每种生物(包括智人)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集合,是数百万年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作者所列举的各种生命科学实验中,我们会看到,我们“意识”当中的感觉、欲望 —— 我们所认为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意志的组成部分,在当代极其尖端的实验中,是可以通过对大脑某一个别区域进行刺激而发生改变的。对于被实验者来说,他可能认为这些改变是自由意志下的选择,殊不知却是由实验者进行人为干预形成的,实验者通过外界刺激改变了被实验者大脑中的“算法”,从而改变了被实验者的“意志”。
问题来了:
我们究竟是否有自我意识,以及由自我意识形成的自我意志?
如果有,那么《乌合之众》本书的基本立论依据就不存在了,此书不需要看了。
如果没有,那么我们的意识无论如何逃不脱基因遗传的作用,探讨本书(包括其它书)的观点也没啥作用,读它干鸟?
有这么一个烧脑题:某个村里的理发师发誓说“我要为村里每一个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那么请问,这个理发师该不该为自己理发?如果他不为自己理发,那么他就不该为自己理发;如果他为自己理发,那么他就不是“为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这叫做悖论。
同理,意识与基因,在当代生命科学的背景下,也陷入了悖论。
当代生命科学一方面告诉我们,人类是生物算法的产物,生物算法的参数来源于基因,所以人类没有自主意识。
而另一方面,当代生命科学在“改变基因”方面又不遗余力。
那么,问题来了:
是基因遗传的力量告诉我们要改变基因吗?
这个问题似乎只有三种答案:
如果不是,那我们的意识显然不是基因遗传的产物;
如果是,且我们能改变基因,那么我们的意识就不会是,或将不会是基因遗传的产物;
如果是,但我们不能改变基因,那改变基因的生命科学探索就没有任何意义,那我们“要改变基因”的这个意识又从何而来呢?基因,你逗我玩呢?
基因,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