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买牛存钱”的故事
先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叫“买牛存钱”。
在一些非洲国家,农民在获得收入后很难真正的存下来。不论是消费诱惑还是亲友借款,都会轻易消耗他们本就微薄的收入。
一顿美餐、一件新衣、一台电视,是他们辛苦劳作应有的回报,但这些消费却让他们无法积攒资本,进而走出贫困的循环。
聪明的经济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叫“买牛存钱”。
简单来说,在丰收的季节,为农民提供专门的买牛优惠,鼓励把到手的收入拿去买牛。
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又是流动性很差的资产。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能为吃顿好的专门去把牛卖了,同时又有了婉拒借钱亲戚的理由,“真是太不好意思了,你看,钱都买了这头大笨牛。”
于是,这些牛帮助大量的农民完成了原始的存款目标。
故事虽然简单,却给我很多启发。
02
想存钱的人,需要“强制储蓄”机制
“买一头牛”,其实就是帮助农民设置“强制储蓄”的机制,用以约束农民可能的消费行为。
那些存不下钱的人,需要的其实也是“一头牛”。
“牛”的范围可以很广。
比如表姐和我小时候都喜欢攒钱,我把钱藏在了茶壶里,她则请妈妈买了只能砸碎才能打开的小猪存钱罐。
后来我的钱不翼而飞,表姐则一直存在小学毕业,打开后,那些毛票竟然到银行换回一张百元大钞。
要知道90年代的时候,我吃一顿早餐只要花费5毛钱,绝对是一笔名副其实的“巨款”。
比如贷款买一套房子,东拼西凑付了首付,每个月还要还不少房贷,开始时可能觉得觉得压力大,慢慢也就习惯了。
再后来形成了新的消费习惯,生活步入新的正常轨道,不知不觉间还完了贷款,房子就是自己的了,更大概率,房价还上涨了不少,等于躺赚了不少收益。
再比如基金定投,设置好定投计划之后,每个月、每两周或者每周都默默地从你的账户里把钱扣掉,转化成基金份额。
稳准狠,不容你有吃后悔药的机会。如果你打这笔钱的主意,赎回至少是三个工作日。
工作再忙一点,你大概率会忘记了这个账户的存在,等某一天突然忆起,打开账户,会发现数额真的很可观。
前两年,闺蜜被银行的大堂经理忽悠定投了两支基金,市场不好,涨涨跌跌的始终没有真正起色。
那段时间她常常加班,根本没有时间查看账户。等到她结婚蜜月的时候,闲来无事打开账户,收益虽然不怎么亮眼,但总体数额却惊讶到了她,一直和我感叹“早知道这样就能存钱,我早买房了”。
03
不想做的事情,增加它的成本
强制储蓄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给我们的消费行为增加了成本,让这件事变得困难起来。
推而广之,你明知不该做却总做的事情,想改掉的坏习惯,都试用。
你要做的并不是肆意考验自己的意志力,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增加它的成本。
比如我很讨厌手机占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专注力,每一次刷手机,说好的五分钟,总是悄无声息的变成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
于是我规定自己进入卧室的时候不可以带手机,只能带kindle,这下好了,想看手机必须得跑到客厅,一看手机还会被孩子痛批,无形之中就减少了手机使用的频率。
我给手机增加的成本是:
时间成本。想看手机,得从床上爬起来,穿上鞋,走到客厅,再走回来,懒癌如我,不如就床卧倒。
情绪成本。说好的睡前陪伴,被孩子小手一指“妈妈,你又玩手机”,我这脸面上挂不住啊。
04
上一期的文章《你的问题不是穷,而是不会花钱》,大家贡献了各种妙招。
@南妹妹金锅皇后
买一件衣服的前提是,丢掉一件。鞋子一样。
@去看长颈鹿
不经常逛商场和超市,只在需要买什么的时候才去,减少因无聊瞎逛而产生的冲动支出。
@天堂鸟
决定要花钱的项目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
@吕小猪
家居床品买最好的。 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睡梦中度过。
@天青色等烟雨
发工资后当天就立刻存定期。
@木子
只上一个购物平台,只去一家超市,只用一张信用卡……记住,关注越多,花钱的可能性越大。
@Jane
买基本款的衣服,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在完成一个目标后奖励给自己。
@潘胖纸
买小衣柜,装不下那么多衣服就不会再买。
@伟良
只花钱包里的现金!虽然支付宝微信钱包都太好用,可是容易让我感觉不到花钱的速度。钱包的人民币少了,视觉上很有冲击力,让我知道该忍住了。
仔细想想,这些妙招大都和增加消费的“成本”有关。
反其道而行之呢。
你想做的事情,想培养的习惯,减少实现它的难度,比如把目标切割成更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王健林想做首富,他会“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也是这个道理。
其他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