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6 星期日
昨天提前和陶陶商量好了今天的日程,早上八点起床,九点弹琴半小时然后去做蛋糕。
结果就是,早上陶陶先醒了,喊我:妈妈,长针都到3了!要起床了。
我迷迷糊糊看了眼钟,真的15了,于是起床,刷牙洗脸的时候,跑完步回来的爸爸奇怪地说:你们怎么起那么早,才七点半啊。
什么,不是八点半吗!陶陶同学你起床的动力太足啦。。。
早上一切顺利,问题出现在弹琴的时候。一开始很高兴,让爸爸妈妈一起陪她弹琴。结果才刚起了个头,就因为视谱和妈妈发生分歧就趴床上去了。整个过程就这样一会走开一会走开的,半小时连四小节都没练熟。
由于实际用于练琴的时间压根没有半小时,我没有放她走,她就开始哼唧不想练琴了。后来甚至说:我再也不要练琴了。
过程中也尝试跟她共情,尝试想让她自己看怎么更有效地练琴,但她就是不好好练,估计只想着去做蛋糕了。后来折腾到一个小时,眼看实在练不下去,只好结束。
这个过程后来想了一下,首先练琴规定时间而不是效果,是不是本身就不合理?另外既然规定了时间就应该按时间来,到了半小时又不停,小朋友自然不愿意。再者就是指导练琴如果一味地指出她的错误每次都会遭到反弹,需要改进方法。
于是下午练琴的时候,虽然时间还是按原有规定是半小时,但是练的时候稍微改变了一下。一是会故意“示弱”:呀,这段有点难,妈妈有点绕不过来,陶陶能不能教教妈妈。二是会采用跟她合作弹的方式帮助她做分手练习,趣味性更高。
这样一来,她自然沉浸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中间还没有任何思想不集中的时候。她自己都说:啊,这么快就半小时了啊。
最后吸取上午教训,时间到了以后就按约定结束了练习。
事后也问陶陶,觉得两次练琴感受有什么不同。更喜欢哪次。她说第二次,第二次练的开心而且练的多还不觉得累。
然后引导她意识到,投入地去做好一件事,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效果也更好。
其实上午她烦躁的时候我也曾试图跟她讲这个道理,但那完全没有用,因为那时候她是压根听不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