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医随笔


中医疗法“心”治,与斋醮科仪“心医”一脉相承,说出自己的感想与看法。

     

    音乐也是古老医术


先秦时期“巫”文化,在祭祀及礼乐中出现的舞、乐,应该算是最早音乐治疗。

《黄帝内经》就提出“五音疗疾”。古人音乐疗法,就有用不同五种民族调式,与五脏五行对应选择曲目,进行治疗。1500年前的欧阳修就靠音乐疗法-“抚琴”,治愈了“幽优之疾”和手指痉挛。所以音乐治疗算是一门古老医术。

音乐治疗就是运用一切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各种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有声音激发身体反应,使人达到健康目的。目前世界各地早已广泛应用音乐疗法。

传统文化中,斋醮音乐也是音乐活动,而听、唱、演奏仍出现斋醮仪式中,同样身体有上述反应机能,起到声音特有作用而使人健康,为什么就不能重视斋醮音乐呢?


  信仰的神奇治愈功效


信仰也是治疗方法,相信神祗力量,祷告神灵保佑治愈疾病,其实这疗法古代早已有之,更加重视成为主要手段,历代中医沿用,直到建国初仍被认可。

有些信仰之人相信神祗,用信仰调理病疾,人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了,消极心理得以克服,疾病得以痊愈。

信仰疗法有它自身特殊性,实施有条件、范围限制,也决非“万能”。事实上这方法是否“迷信”并不重要,都是存在的,关键在信仰,相信就灵验罢了。

正因为信仰存在才有信仰愈疗措施,而斋醮科仪也有这种功能,发挥更神奇疗效。

斋醮仪式将善信美好心愿上升,上达给神灵,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具有神奇力量,能无形中改变现实命运,祈福延寿,祛病消灾等。

中国自古就讲究信仰,信仰支撑社会,也是自己精神支柱,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祖宗留下宝贝智慧在新时期更好发扬光大!


   

      声音疗愈的秘密


宇宙中的一切都处于振动状态。你坐的椅子正处于振动状态,地板和外面的树木也一样。声音可以被理解为振动。

每个身体都有健康的共振频率,许多疾病都起因于 “内在声音” 失调。

声音可以用来改变身体不和谐的频率,回到正常的健康的振动。

声音疗法来治疗疾病,已成为世界医疗手段,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感情,振奋精神,消除心理、社会因素带来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通过静坐冥想,吟唱以及用一些特殊之声音治疗工具,我们能连通体内能量系统中心,作用于身体,使得身心灵合一。

道家很多咒语,用来修炼、驱鬼、治病等,祛除那些怪力乱神的部分,许多学内丹者对音声的运用都有探索。还有,经文有正能量, 持诵经咒能辟邪、保精气旺盛,达到身心健康。


  暗示疗法与斋醮科仪


暗示疗法古已有之,也是心理疗法之一,是通过某些方法,诱导患者在不知下接受施法者的情志为自己情志,自然而然地按施法者要求出现心身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位国内心理咨询师曾说: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99%自我暗示的世界。你说他有用吗?

斋醮科仪中,有时也利用这些原理,起到“他人暗示”作用,就是对求治者施加的暗示。主要是通过“法事”在求治者心目中的神圣,在特定场景中,接受特定某种“观念”暗示,从而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调节人的行为和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是用感情暗示、环境暗示、声音暗示等,皆可起到病除的效果。


    也谈认知领悟治疗


古今中外用心理疗法治疗方法很多,有种心理疗法,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这种方法是治疗心理症结。

其治疗原理,是至始至终强调求治者之主动性。用意识的心理活动,使求治者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

其实斋醮科仪可以承担起这样治疗作用,并加以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完全可以通过言语,再借助一些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在医患之间真正架起“桥梁” ,对一些需要治疗“心病”患者,解惑除疾。

因为本身属于神学,斋醮科仪对“心”病治疗调理方法更神奇,治疗范围会更广泛,治愈效果会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芒果台的《我是歌手》从开播以来,收视率、话题榜一直居高不下,捧红了很多明不见转的实力歌手。每一季的歌手都很有实体,...
    解消极阅读 307评论 0 0
  • 从15号到二十四号,每天都沉浸在无职这部让人惊喜的大作当中无法自拔,整篇故事采用了非常精细的手法,各个方面叙述主角...
    浅浅瞌睡阅读 978评论 0 0
  • 参加完最好的闺蜜的婚礼,并做了伴娘的柚子小姐,心里彻底的被什么东西掀得再不能淡定了。 细细数来,她的那...
    林小吾阅读 529评论 0 1
  • 之前一直学,今天实践,逐字稿,无论是演讲还是分享。真的很有用。有了逐字稿分享起来一点不慌。 正文 大家好,我是才同...
    才少说阅读 682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