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复习到脑膜炎,想起弟弟儿时与其战斗的那段时光。
儿时的记忆总是被加上一层滤镜的,就像那些个老电影,关于那段,是灰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上虽说,脑膜炎一开始的“上呼吸道感染期”常常容易被忽略,印象中奶奶仍是察觉了,只是 误以为是我们那时小孩多发的“痄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行性腮腺炎”。
于是乎,隔壁家的爷爷便给弟弟在耳后根涂了一圈大大的墨团(当地治疗痄腮的土方法),不曾想到几日后,病情并未减弱反而加重了。就像书上描述的,高热、寒战、全身疼痛。
虽不记得具体是什么年岁了,但当时的画面感如今也有极其深刻的印象。
老家的中堂里,旁边的一张长桌便是临时的病床了。虽说是高烧不退,但弟弟身上依然被盖上了厚厚的被子,倒是与书上说的十分吻合的。现在猜想,当时或已是“败血症期”抑或“脑膜炎期”了吧。
接着弟弟就被送到了当地的人民医院。
虽然当时由于课业的缘故并未曾去过医院,但后来从奶奶口中得知,当时在抽取脑脊液的时候,弟弟一声都没有哭。就算是在今天看来,当年弟弟的表现可谓是神勇的。
好在确诊得及时,弟弟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虽说尔后的几年,奶奶在弟弟被二叔批评功课不好的时候,会用这个缘由来劝阻二叔,但我却不那么认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却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另一个弟弟,也是他的亲哥哥。另一个灰暗的片段。
那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仿佛也是一个寒冬。
玺儿溺水的那个晚上,家里哭成了一片。而三四点钟那会儿,我们可还是一起玩耍的啊。
记得那时老家两边的偏屋还不是如今的模样,一团水渍的中央躺着玺儿的身体,爸爸一边在哭,一边在做着人工呼吸。不知是什么时候停的,可能是村头的杨医生拿着他的听诊器宣告他的一切努力实际是无用功之后吧。
我不知道当时爸爸做得是如何努力,以至于当时的我在跟大家一起哭的时候,竟然有“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的想法飘过脑海。也许那时我的泪水中有的不只是悔恨,还有嫉妒吧。第一次面对死亡,我竟开了小差。
那夜,门头的灯一直没有熄,不知玺儿你可曾真正地找到了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应该就是外太公死的时候了,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
刺耳的一声电话铃打破了聒噪的蝉鸣,然而带来的却是比不绝于耳的蝉鸣更加令人绝望的死讯。
“外太公去世了”,奶奶的第一反应甚至不是告诉我们这个消息,而是还没有挂下电话就哭得,是不是有一个词叫做“哭天抢地”,现实的情形就是那样的。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一种伤心欲绝。得有多么的伤心,那个人得亲成什么样,才能伤心得用自己的头去撞那地砖啊?
当时我应该也哭了吧,哭得不仅是外太公,多得是对奶奶的心疼。一个坎坷不断的女人在终于过上好日子后的不久,却失去了她生命中最最重要的男人,简直就是电视剧的剧本呐。
第二次面对死亡,我又一次开了小差,不过这一次让我彻彻底底地讨厌上了死亡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面有一段时间,连续几天做着家里的老人在梦里一个接一个死去的梦。每次梦醒之后都非常地疲倦,似乎在梦里已经哭干了泪,着遍了急,体验过了什么叫无可奈何,尝透了什么叫做无能为力。
家里的老人们是一天一天老下去了,最亲的奶奶也已经在鬼门关走了好几遭,真是越发地感觉到舍不得;外婆的背是越来越驼了,头顶的青丝也是越来越多,有时候聊天说笑间会不禁问自己,还有多少次能见着她的机会;婆太太,那个带着我长大的女人,在他男人死后的十多年后,各种原因下,终究还是过上了几个儿子家轮流呆的生活,心安处便是家,可是老太心还安么?
年年还是回去扫玺儿的墓,虽然他的墓迁了又盖,偶尔还是会在过年的时候去外太公的墓前磕个头,但是一年里,又有几次能够想得到他们。
有人跟我说,“生者祭奠死者,永远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更好地忘记。”现在觉得他说得好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是不想,却越是要面对。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越发觉得医学的重要,越发觉得关怀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