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发现自己很忙
忙着学习业务
忙着处理人际关系
忙着一大堆焦头烂额的事情
日益发现自己时间紧巴巴的
我意识到应该自己是自己节奏不对
每天的工作没有计划
一起床吃完饭去办公室才开始想自己该干什么
然后等着事情来找自己
遇到一件开始干一件
忙了一天下来
效率和心情值一样低
更别说之前自己想好的要学习的技能
英语,专业证书,视频摄影技术
忙了一天下来
一没时间二没心情
工作快俩月了节奏就三字
一 团 糟
是不是该反思
问题出在哪里了?
之前看过一本书
他说人一天的时间应该这样安排
四分之一用来处理当天必须完成,计划上的工作
四分之一用来处理临时性工作
四分之一用来为接下来的一个月需要做的工作做准备
还有四分之一用来处理长远的事情,比如健身,理财,未来需要报名考试的证等等
也就是说
一天中一半时间用来处理当下计划好的和临时性事务
另一半则需要用来投资未来
投资不仅是金钱上的
更是时间与精力上的
之前看过一位日本作家的书
书中写道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十年计划
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也学着做了一个
后来发现不太实际时间太长不确定因素太多
还听过一个TED演讲
讲的是人有效规划未来的最长时间周期是六个月
超过这个时间区间规划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因此我决定做一个季度规划
每隔一个月往后推一个月并对已有计划进行调整
每年年初定好下一年的目标
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去实现它
当然有些事情一年都不一定能成功
成功需要一生的努力
艺术是对极致的追求
具体到每天的工作
提前一天安排好第二天必须做的事情
当天早上再捋一遍然后最先做完这些事情
很多商政界大佬都有早起的习惯
尽早完成一天中必须完成的工作
迎着朝阳冥想一会
会感受到时间赐予的满足感
而后是一些临时性的工作
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认真对待每一个你接触的人
细节处显工作能力和人品
人,是品出来的
接下来的时间要预想未来的项目
倒推工作提前准备全盘思维
利用思维导图管理来项目
一是流程二是细节
最后是时间长线投资
健身和学习是一生事情
每天抽时间健身
听着音乐锻炼一是健体二也是放松身心
不破不立
不爆发无以释放
不绷紧无以放松
碎片时间多阅读
有些书带着目的去读
比如理财或者是一些提高效率的工具书
有些书带着情绪去读像文学小说心理学
有些书带着问题结合实际去读比如历史
阅读使人平静
在文字中感受时间的厚度
在翻页中体会享受慢节奏
深夜所思
望思行言合一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