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老友聊起近况,得知他毕业三年、25 岁了,却依旧不愿回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慨万千。
25 岁,本应是与家人分享初入社会酸甜苦辣、累了就回家充电的年纪,可他却恰恰相反。细想之下,或许是成长里的那些“暗伤”作祟。上学时,父母紧盯成绩,每次考完试,面对的只有苛责,进步被视作理所当然,失误却能招来疾风骤雨般数落,那些年家里的空气都是压抑的,长久以往,家就跟“审判所”画上了等号。
也可能是家里重男轻女的观念伤人至深。家务活儿全压在身为女孩的他身上,好吃的、好资源却优先给兄弟,委屈哭诉换来的是“女孩子别这么计较”,在这个家里,他像个被漠视的影子,心凉透了,哪还会想回去?
又或是踏入社会后,职业选择得不到家人支持。怀揣艺术梦想,家人却非逼他考公,说“那才是正经出路”,争执无数,回家只剩无休争吵,两败俱伤,温情不再。
这一番思索,让我越发唏嘘。家本是归途、是后盾,如今却成了他不愿触碰之地。只盼他家人能早日察觉、主动修补关系,也愿天下家庭都能少些“伤人套路”,多些理解包容,让在外闯荡的孩子无论何时,都念着家、盼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