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的热情,非常重要
这几天,跟一位爱好写作的女性朋友小涵闲聊,她是一位非常有韧性的人,持续地坚持写作。我一个月随意写几篇文章,只是为了简简单单地记录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读书心得,而没有“写作上瘾症”。但小涵却给人一种写作上瘾的感觉,她的目标是一个月要写20~30篇文章,还要坚持三年。我就相对比较简单,虽然我没有“知识网红”的潜质,也缺乏必要的韧性。可能我是一个比较任性的人,灵感来了就就进行创作,从来没有给过自己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
我写作的初衷,只是单纯地在人家刷手机、看娱乐视频的时候,在品茶的时间里,可以写出一点点文字,以此放空身心、品味思考的人生。我就只想保留自己人性当中的一点点任性。我不擅长写作,而所谓的创作文字可能只是醒悟过来的一种兴趣,已只能把它当做业余。世间的任何一门手艺与技能,都需要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独自埋头伏案写作,确信自己可以走向牛逼。而这一点对于我来说却非常重要:任性,所以我选择确信自己可以所向披靡,因为凡事先干起来再说。
朋友小涵是一位90后的斜杠美少女,懂得英语、日语、培训、写作、演讲.......等等。说起我可以拿得出手的技能,可能就剩下“写作的热情”。身无长物,但有巨大的生活热情,还有对于写作的任性。没有天赋,就充满热情地在简书上赖皮,凡是不能至的,起码有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写作需要灵感,只有保证稳定的输入,才会有持续的输出,虽然我们需要知识的量,却不能驮着它前行,凡事都需要践行。脑海中的任性思维告诉我,写作是一场“沟通”,更是一场经过思考后的“精准沟通”。光阴要虚度,生活也要过得有意思,写作就是让生活变得更有趣的过程。
小涵说我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而我的理想,很容易被她理解成“没有理想”。一万句对写作的热爱,一句没有,其实也是一种热爱。世间都有大痛苦等候着,所以我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小乐子”,反正愉悦的事就那么两件:自由和思想。“写作”,其实就是在我工作之余腾出来的自由时间里,输出我的思想,这让我十分愉悦。做喜欢的事,被可爱的事影响着,心愿足矣。
2.写作需要“角色扮演”
说起任性,那可是一种好东西。因为“任性”可以让我激发出许多创作的灵感。写作有什么方法吗?如何将一篇文章用简单直白的文字,说到读者的心坎里?每一次写作的时候,我都会把自己当成“演员”,沉浸在一个“化境”之中。假如,你要写一篇关于职场的文章时,先思考你面向的受众人群是那些?他们的年龄段是多少?收集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素材,回顾一下自己有什么故事可以进行分享,打探一下周遭的朋友有哪些素材可以提供?
假如要写的文章受众是那些22~24岁、快要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鲜人,我们就要把自己当做一名饰演“快要毕业的大学生”的演员,然后开始揣摩这个角色。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换位思考”,而这些就是写作当中最重要的元素“时代感”。你是一位已经有10几年职场经验的老司机,而你要写给那些职场经验几乎为零的菜鸟,时代不一样,这就需要更多的背景调查。有没有用当前时代的通俗语言去说话?是不是可以和年轻的他们进行沟通?是要用前辈教育后辈的口吻,还是和他们站在同一个阵线,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们?这个就是我们从写作随性到理性,如何对焦的一种方法。
写的文章,读者读起来有没有感觉,有没有感同身受、引起共鸣,一般不是准确度的问题。要写出启发性和感染力,这个是关乎你才情的问题,好文笔的养成,是从小到大见识过的东西、阅读过的文章而来的,可能还有关乎“好奇心”方面的原因。接触到的人、事、物,你有没有好奇別人在想什么,以及当下自己在想什么?这些经历和思考决定了你所写的文字是不是让人有感觉,甚至触及别人内心深层次的感受。我不否认写作可能真的有天赋的决定因素。在你成为万众瞩目之前,先用韧性把自己的文章写出来,虽然时间有限,但文字的未来却是无限的。
小涵跟我聊写作的时候,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但可能写作者都会忽略的元素“自由的思想和个人价值观”,写作者向读者传递一个观点,如果他们深度认同,就会有互动与点赞,甚至转发。观点皆由写作者透过自己的思考而整理成文字,当读者认同这些观点,便是选择了一部分的自己。创意的实现则在于把抽象的概念用具象化的文字让读者看见,而文笔则是通过对文字的修饰,加强了读者对写作者期望表达的内在精神。如果有一段写得非常精彩的金句,可以让身为读者的你,忍不住想要将这句话作为某部分的生活写照,或是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那情感上来说,你当下的状态自然是和它产生了化学效应,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能量,深深地吸引着。
3.写作者需要磨练“心性”
别人的写作分享,都是充满着条理性和理论依据,而我要写的内容却十分随性,简直就是任性。看别人写的文章,每天坚持跑步、坚持日更文字、坚持打卡,得了大奖、受到十万粉丝的热捧,着实让人羡慕不已,而我还是平凡人一个,比不了那些大神。别人随随便便就能写出10万+,甚至100万+的文章,而我苦思冥想都写不出一篇好文章,也的确让人痛苦不已。再次回顾自己写的篇章,让我意识到,我也只能用适合自己的文字呈现形式,写出最合适自己的表现样态。
每个人几乎都有他们认定的美学定义,而我的写作美学,就是一种“任性”之美,也是一种不依循常规的“随性”之美。简单来说,任性和随性之美,有种残缺之美的味道,因为残缺最近似人生本质,一切终将逝去,无需过分执着。活得无为,並不代表要消极地无所在乎,反过来,是透过这样的不执着、不预设,认真地把注意力专注在每一个当下。营造缓慢的美, 使读者感受到不同于都市时空的快速流动与浮躁。
大部分在平台上写作的人都想快速变现,梦想着自己可以快速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知识网红、意见领袖、大V,却忘记了磨练心性的重要性。我最想说的其实是“唯有活在当下,才能拯救思绪不断受到外界干扰,无法感到平静的自己”,外界的干扰很大部分来自网络、各种社群媒体、知识付费平台的知识焦虑宣传......多屏幕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无时无刻与外界连线,被主流意识牵引、被內容农场淹没。对写作者而言,这些讯息尽管无声,却是写作中最大的噪音 。
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生而为人每天都在思考。比方说,思考今天要做什么?工作任务怎么安排?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晚餐又吃什么?每一件决策都是思考,而思考是在每个人脑中都能做到的,也是最简单且习以为常的事情。思考对我们来说就像是生活必需品,透过不断思考,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有时候,当我们思绪极乱,找不到方向解答心中的迷惑时,不妨跟自己的內心对话。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把自己的疑问透过直觉,一问一答逐步抽丝剥茧、找出自己內心的声音与答案。
人类的直觉可以把想法落实到实践中,但它不是工具,不能被直接拿来使用,因为直觉往往是做出偏见决策的基底来源。想要把直觉变成可以运用的工具,意味着需要提前了解它们的发生缘由、偏见限制以及与其他想法互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把想法变成文字。写作是一项很好的思维整理方式,它能具象化脑中的想法,让你意识到自己比想像中更理解一件事情,甚至会让你知道一直躲在內心深处的一些想法。
创作都需要灵感,但写作的灵感又来自何方呢?通常我们不能知道自己开始会写些什么,直到开始动笔写作时,这个过程会使萦绕在脑海中的观念具象化。而一些患有“写作恐惧症”的人,对于写作这件事望而却步。它们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写作,或者能够把文字写出来,因为此时的他们,脑海中不知道自己能够写些什么。事实上,一旦拿起笔或者敲打键盘,几乎没有人会写不出东西。所以,开始写作吧,你会发现那个从未真正了解过的自己。
更多关于写作方面的,可以查看我的《谈写作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