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加客观地看待人和事?

历史往往不是一面客观的镜子,写历史的人带着自己的情绪去观察和记录历史。他自家的表情,往往投射到历史的现实中并且改变历史的容貌。

每个人在描写或诉说一段历史时,都不可避免了掺入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迫于现世的压力,不得不借古讽今;可能是自己对某些历史人物的偏好,有意地赞美或贬低对方,与历史中真实的人物产生了偏离。这实在是怪不得这些描述历史的人,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他们并不是一台冷冰冰的电脑,能够绝对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这就提示我们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并不能只听他或者他的朋友怎么评价他,也要听讨厌他的人怎么评价他。这样经过多方意见的采集后,才能够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尽可能地真正去了解一个人,才能认识到一个比较真实的对方──这也是消除偏见的最好方法。

但是一般人在看待每个人的时候,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偏见。不是他们不愿意客观地看待人和事物,而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陋习──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便会想方设法寻求一致的观点,来论证自己是对的。这个陋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只不过程度不一样罢了。反之,那些偏向于理性的人,则会寻求观点的逻辑是否是通顺的,他们会去倾听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带着情绪去理解事物。这也就是很多总裁之所以是总裁,跟作为一名员工的你,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问题就来了,要练就更加客观的心态,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具体来讲,当你在处理每一件事或者收到任何一个人的评价的时候,只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他们说的是真的吗?自己是否能够从别的角度去了解?自己是否带着情绪去看待对方?”这样以后,自己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就更加客观了,就会做到不人云亦云,也不偏执,而是用更加温柔的眼光去看待每个人和事。


2017/5/16  00:01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