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令父母们犯错的是,孩子总是把他们的看法表达得如此强烈,或者以某种方式令父母对他们的天真或不成熟感到战栗。
爸爸妈妈会忍不住想要介人其中,帮孩子改掉错误,或是把更为广阔的图景展现给她。此时父母们的意图是良好的―—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提供帮助。
可是当父母用一个或多个沟通障碍介人进来,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孩子关闭心门,或是挑起一场口角,最终以感情的伤害和尖刻的评论收场。
尽管“父母的指导”是父母们最普遍被认可的职能之一,但它也是一个被人们误解的职能。
指导意味着指引方向,它还意味着父母的手放在方向盘上。每当父母抓住方向盘,并试图让孩子转向某个特定的方向时,他们就会遭到抵抗。
孩子会很快发现父母的意图,他们立刻意识到父母的指导通常意味着他们自身获得的接受有所减少。
一、用指导操纵孩子
“积极倾听”并不是一种指导性技巧,用来实现父毋引导的转变。抱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会发出间接的信息:父母的偏见、想法、微妙的压力。在下面这些例子中,我们会看到父母的信息是如何渗人他们对孩子的回应中的:
孩子:今天糟透了,这次月考两门不及格―一门是数学,一门是英语。
家长:你觉得心烦(冷冷地)。
孩子:我当然心烦。
家长:你觉得失望(仍然是冷冷地)。
孩子:这么说还算轻的。这意味若我没法毕业了,就这样。看,我已经有过不及格了。
家长:你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因为你没好好学习。(此处父母发出了自己的信息。)
孩子:你是说更努力地学习?(孩子听到了父母的信息。)
家长:是的,现在肯定还不晚,不是吗?(现在父母开始认真推荐解决方案。)
孩子:学习那种垃级?我为什么要学?那是一堆没用的东西!
孩子被父母通进了一个死角,父母表面上在使用“积极倾听”,实际上却试图操纵孩子执行短期强化学习计划。感觉受到了威胁的孩子不买父母的账,并摆出了防御的姿态。
二、鹦鹉学舌的父母
有的父母只是把孩子所说的事实反射回去,或者“鹦鹉学舌”般地重复,而不是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反馈 。
“你是一只臭老鼠,”孩子生气地对父亲说。
很显然,孩子知道老鼠与父亲之间的区别,因此,她的信息不是“爸爸,你是一只老鼠”。这个特殊的编码只是孩子表达怒气的独特方式。
如果父亲用“你认为我是一只老鼠”这样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很难感到她要表达的意思得到了理解。
如果父亲说:“你真的生我的气了!”孩子会说:“当然!”并感到自己获得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