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星期六 18点30分
翻看手机时,朋友转发的视频吸引了我。
看吧,一个孩子:用力地将盆中的面团揉来揉去,收拾罢,他又去炒菜,用完的调料瓶,他踮起脚,小心地放到窗台上;他拿起螺丝刀,像模像样地拧靠凳子上的螺丝,而后开始摆放家中的物品;将地扫罢,他又拿起抹布,撅着屁股,一点点地擦地,几乎一尘不染;屋子收拾完,他又到达楼道,一点点清理,如同洗脸一般细致……
想想看,这个孩子能有多大?说出来,几乎无人会相信,他仅仅只有五岁。
他抡起拖布收拾地的那个劲头,不逊于一个体力棒棒的小伙,他挽起袖子操持家务的那个耐心,不差于一个心思缜密的姑娘!
并非没有爹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并非家里极其困难,需要他早早独立,而是他的父母认为应该让孩子学会去做最基本的家务,包括负责公共区域卫生的清理,从小树立一种公德意识。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朱子家训》中的句子,这个孩子从小就在践行。
内外整洁对于居家来说,似乎应该是最基本的。
但我们看到的往往又不是如此。
日里,我到许久未去的楼房去,看到楼道里一地狼藉,几乎无法下脚,烟屁股躺在角落里,雪糕棍粘在台阶上,塑料袋悬在扶手那儿……
无人收拾,这是公共区域,物业不管,他们也就懒得动弹了。
我收拾了,扫,抠,拖,一番忙乎,半个小时不到,楼道看到了本来的面目。
楼上的夫妇路经此处,女士准备随手丢下点什么,男士立即阻止了她,因为地是刚刚收拾干净的,一来一去,他们看得分明。
他们的孩子天天在此走来走去,不知跟着学会了什么?
视频中播放了孩子劳动的画面后,还配发了几张大学生屋子的图片,许是特意挑选的,我们的天之骄子,那屋子,那桌面,只能用杂乱无章,一塌糊涂来描述。
现实中是否如此呢?我在学校里,看到了许多的孩子是不拘小节的,因为他们不屑于这些小节,零食袋塞在桌洞里,废纸屑扔在脚底下,练习本散在桌面上,……哪里是学习的空间?分明是在垃圾场中奋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我们学院的一位专家有一个理论,叫刷碗理论。他的女儿很优秀,优秀到什么程度呢?每次就餐完毕,都要做最基本的功课,刷碗,即使到高考前夕。
看似简单的的小事,但内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教育成效?他的女儿后来出国深造,不但成为父母的骄傲,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看看我们周边,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给孩子包办的太多了!上下学,要爷爷奶奶送,要爸爸妈妈接,轮到孩子值日,要发动亲友团,全家齐上阵,甚至是最基本的作业,有的家长也要操起袖子真枪实弹,代做万事大吉!
也有看明白的,只要孩子学习,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孩子操心,恨不能牙都替孩子刷了。
殊不知真正的能力在读书之外。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很多孩子的作息规律改了,晚上不睡,早晨不起。这几乎已成为寒暑假中的正常的怪现象。
曾国藩指出,从三个地方看一个家庭的兴败:
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第二看: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我们要把未来交给孩子,未来需要怎样的孩子?
再来看看《礼记·大学》中提到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们都在鼓励孩子将来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