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IB)的介绍
对于日趋国际化的世界,取得国际认可的高中文凭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以及他们家长的理想目标。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简称IB)从1968年成立开始,就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
IB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起初仅仅针对日趋庞大的国际流动工作者,如各使馆工作人员以及跨国组织的工作人员,旨在为他们的孩子设立一个共同的课程,方便他们从一个国家转学到另一个国家,并获得世界各国大学的认可。其教育理想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世界公民。崇高的教育理想、全面的课程体系和严格的评估标准使这一课程很快就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全世界国际教育的领跑者,其毕业生受到世界各国大多数大学的青睐。
到目前为止,全球开设IB高中课程超过了3300所。从北京到旧金山,从孟买到伦敦,所有IB高中课程的考试标准和毕业考题全球一致,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高度认可这一高中文凭的主要原因。截至2016年10月25日,中国IB学校一共有105所,相比2015年新增了6所,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和其它地区,其中公立学校国际班占18.10%,相对较少;民办国际学校占39.05%,外籍国际学校占42.85%,相对较多。这些学校的名称和地域分布可以参看下面的网址: http://www.ctiku.com/ib/xuexiao/195814.html
除了母语之外,IB的所有课程使用英语教学,教学围绕着十大目标开展进行:
⒈Inquirers 探究者: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必须学会自己提出问题;
⒉Thinkers 思考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提供引导和辅助;
⒊Communicators 交流者:培养学生的表达、合作和交流能力;
⒋Risk takers 敢于冒险的人:提供学生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和冒险的能力;
⒌Knowledgeable 善于学习的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⒍Principled 有原则性的人:严格的统一评估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原则性;
⒎Caring 富有同情心的人:相关理念融入各学科,尤其是文科的讨论以及社会实践之中;
⒏Open-minded 宽容外向型人:世界各地的同学、国际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出宽容的外向型人;
⒐Well-balanced 均衡发展的人:开设全面课程,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⒑Reflective 善于反思的人:不仅注重学生学了什么,也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无意识地学习转变成自主地有意识地学习。
国际高中的语文课
四年半之前,我在德国的这所学校第一次带了一个读IB的中国学生,给她上语文文学课,开始熟悉IB的课程和要求。
总的来说,IB课程的设置确实是按照上面的目标来展开的,两年的课程,没有固定教材,只给出两个书目:一个是中国作家名单,一个是翻译作品名单。老师和学生一起从其中选择12本书,十部中国作品,两部翻译作品,必须涵盖四种不同体裁、涉及三个不同的时期、跨越三个不同的地域(如大陆、台湾以及海外)。满足这几个要求和其它一些细节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书单里任意选择这十二本书。
学生的考核项目主要有:
1. 课后完成一篇1400字的文学评论,附加反思陈述;
2. 全世界统考两篇文学评论,一篇是未曾读过的文章或是诗,二者选一;
3. 统考第二篇是针对已读作品中,同一体裁的两部不同作品的文学比较;
4. 针对一部作品有引导题的口头评论;
5. 针对三部作品的自由口头评论。
在任何一项考核中,一经发现有抄袭、引用未注明出处的现象,立即取消考生的考试资格,学生该科目的成绩为零。
今年已经是任这门课的第四年了,最大的感触是,学生增加了,一开始一个年级只有一个学生,第二年有个年级还没有学生,现在每个年级都有四到五个学生。出于对德国的情有独钟吧,他们选择在德国读英语高中,有的学生选择毕业去美国,也有的选择留在德国,读英语授课的大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教学和考核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还存有很多疑问,于是报名参加了IB语言文学教学的培训班。
两天半的IB语言文学教学培训
参加这个培训班的IB老师来自欧洲各个国家:立陶宛、捷克、法国、德国、瑞典、英国等等,一共十三人。他们在各自的学校都是各自母语的文学老师。由于不可能满足少数语种单独授课的需求,我们的教学培训以英语为授课语言,以英语文学教学为范例。顺带又刺激了我要学好英语的决心。
老师 Carolyn 是资深的IB英语文学老师,她在两天半的时间,系统地给我们讲授了每一个考核项目的具体要求,评分标准。讲授之前鼓励我们提问,有问必答,内容具体、详细、思路清楚、又有针对性。
各个国家的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文学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同桌的Kathryn是英国的IB文学老师,当我们谈到诗歌这个体裁的时候,她说,她在翻译作品这一类选择了李白的诗,一下子就把我给震晕了。感叹: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不分人种、不分地域、不分国界、不分语言文化、也没有时限。
参考:http://baike.baidu.com/item/国际文凭组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