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2)班 林龙生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 题记
文化是什么?是欢天喜地的春节;是望月思乡的中秋节;又或者是思念怀先的清明节。它们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底蕴,更是我们的骄傲与自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常常在春节那天放爆竹,顿时噼里啪啦地晌着。不仅要放爆竹还要贴对联。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那天街上的人们都喜气洋洋多么喜庆,都在各自卖着年货,只为赚钱回家看看孩子或父母。在家时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喜乐安宁,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节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的月亮洁白无瑕,正值皓月当空,中秋也早已到来。月圆月圆,当然要团团圆圆,可是有人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回来,也只好望月思乡。“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沐着徐徐清风,披着溶溶月色,家人们欢聚一堂,喜迎中秋佳节。同享节日团圆之乐,可那些人又如何团圆?团圆、离别、思念……这些月色承载的美好。儿时的我们只知道月亮圆了,有月饼吃;长大后望着月亮,思念家乡那一闪一闪的思念,慢慢汇集起来,发出亮光,但你不知道的是那一丝一缕的思念早已胜过头顶的月亮。月光皎皎,风声浅浅,每个人都在思念着谁。那就是已故的亲人,他们曾在脑海里回忆那年与亲人共同度过中秋的人,回忆那时多么美好,可是现在却已不复存在。中秋是从唐宋年间流传至今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要对中秋这个文化充满自信并把它传承下去。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无尽的思念随着风声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也谈不上离愁。只是这天又想起了已故的人,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风飘来飘去……
还记得儿时就是从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认识了清明节。同时家人们搞清明的时候,我常常坐在一旁自娱自乐;可是长大后便有了拘束,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长大了知道了下面埋着是我们的亲人。儿时我常常对坟茔敬而远之,认为下面有鬼;长大后才知道儿时自己认为的鬼,是别人朝思暮想都想见到的亲人。我知道人固有一死,但想到父母也会离去而泪流满面。我曾经听过一句话: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走向离别。如今我看着眼前的坟茔不禁感慨时间过的如此之快。让我从天真无邪的小屁孩变成了茁壮成长的小男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纷纷的不仅是雨,是还有我们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与哀愁。清明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要对我们中国的清明充满自信,并把它传承下去。
中国文化如香茗,只需浅尝,便有无穷之韵味。我们应该发扬我们的文化,还有对文化充满自信,并把它传承下去。
文化有大美,自信以持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