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知道家的概念,知道的只是每天绕着村子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疯玩,饿了回家吃饭,困了去热烘烘的大炕上睡一觉,逢年过节,有家人给买的衣服吃的。那时候家的模糊印象就是有着一个小房子、两头驴、一条陪伴我童年的土狗、一个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外加四口人。家就是这样简单纯粹,没有多少抽象的东西。
等到再大一些初中住校后,现在看来离家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在当时的阶段,却像是一条天堑,要走的距离是那样遥远。最开心的事情要属每周五的下午,那是放假回家的日子,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三三两两,一起结伴骑自行车回家,即使路很颠簸,却像是有人推着你走似得毫不费力。家里并不是怎样富有,我也不知道家究竟是有什么魔力竟这般吸引。后来逐渐的离家越来越远,高中时的两个小时车程,大学时一天的车程,工作时两天的车程。与家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家却是越发的亲切和思念,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虽然外边的气氛很浓厚,自己依然无法融入,总想逃之夭夭,逃回家里,才不显得那样慌乱与格格不入。
慢慢的,开始懂得家是什么。你无法用一句准确的语言简练概括,家是个包含万象的港湾。家里有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父亲的言传身教,陪伴自己长大的姐姐,还有家里的一花一树,一草一物,都是构成了家的要素。家的魅力在于它是那般温暖,使你的内心滚烫饱满;是那般宁静,使你浮躁不安的心回到最原始的安静平和;是那样舒适惬意,使你无论在天涯海角都日夜魂牵梦绕。
逐渐的明白家并不是简单物质上的堆砌,并不需要有多大的房子,怎样豪华的装修,只要有家人在的地方,那就是家。家需要有人气才有温度,无论你再怎样驰骋闯荡,唯有家才能给你一片安详。风里雨里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当你走不下去时想放弃的时候,家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它包容理解你的艰难无奈,永远是最支持你的那个。
每到年根腊月,都会倒数着回家的日子。我知道又会赶上春运的大潮,车票依然很难买,路上是怎样的拥挤,回家也只是短暂的逗留,就又得踏上离开的列车,可想到能回家,外在的一切阻力都显得那样渺小,距离不再是距离,因为有家人在等着我,想想内心都是一片火热。家里有那般熟悉的味道,只要一回到家,如同鱼儿见水般亲切自然,家永远给你一份踏实。回家,是春节前奏永恒的旋律,无论南北东西,大家不约而同,踏上回家的征程。
家就是圆心,你不管离家多远都会绕着它打转,它就是那颗定心丸,成为你的精神支柱。
家是什么,相信你也早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