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写点东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同样是总结,有的人写出来是高手级别的范文,你写出来是我去低幼水平的流水帐;同样是文案,有的人写出来是爆款,你写出来是脑残。这样的对比伤害,为写东西劳心又劳力的你,心理的负能量一定是满满的。
关于如何写作,市面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书,这里再推荐《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就读于哈佛大学,后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实用的写作原则,这些东西比较普适,对于非英语写作也适用。结合书中提到的一些诀窍,我也谈谈一些个人的经验。
一、文章结构很重要,不管多嫌弃都要列好提纲
在工作中,较多的文体以说明文、报告文为主。作者建议用总分的形式“自上而下”写作,把结论前置,再分层次引导说明。确定主题后,把主题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这都是比较好的建议和方法。
结构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还在我上学时,老师就一直告诫写东西最好先列个提纲。我好像没听。后来进入社会,老前辈这样说,接触到的各类写作方法也都是这样说。我还是没有听。总觉得写东西应该是个自由的活,灵感来了就下笔,没有了就放在那里。现在回过头看,除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东西,留下了一堆有头无尾的废稿,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分钟热度”代言人。
有些人像我一样,可能嫌列提纲很麻烦,反正都要写,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听上去像是有道理,其实背后真正的原因却是懒癌症发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列提纲不仅能避免写着写着就不知道怎么写下去的问题,还能保障整篇文章的水准,避免主题分散、逻辑不清等问题。这种事前的麻烦,正是为了保证写作过程中的不麻烦。
二、不停地试错,直到形成自己的风格
文字是最好的观点表达方式。堆砌文字谁不会啊,可是要想让人看一眼就知道是那个谁谁谁写的,那就是功力是否深厚的问题了。比如,张家佳的睡前故事,咪蒙的公号推文,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
书中提到一些小技巧,比如筛选个性化的事例、用词简洁、删掉没有必要的词汇、尽量写短句等等。美国恐怖大师史蒂芬·金就是个短句的疯狂爱好者,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删减字词、句子和段落,保证每句话都能直接、有力,像锋利的手术刀一样直指心脏。
其实风格这东西太难把握,一些形式上的小技巧好像也没有太多的作用。比如,有作者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是风格;咪蒙写一个字打一个句号或惊叹号,也是风格。但如此简单易行的风格为什么没有大行其道呢?一些大牛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大抵跟他们的语言功力、内容、观点等息息相关。咪蒙的文章善于引爆公众的情绪,并不是在标点、文字上做一些离经叛道的处理就能做到的,要知道在做公号前,她可是在号称“中国最好的报纸”做了十多年的编辑。
所以一句话,除非你是天才,风格是长年累月写出来的。
三、学点排版技巧,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投入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大部分内容都是讲文字规范的,但并不像教材一样让人望而生畏。这与本书的排版也有关系。页面的行距、留白不会让眼睛累,穿插的图表、案例,也没有累赘之感。
相信大家都看得到,市面上的畅销书,除了内容好看,书的排版设计都很讲究,颜值非常高。
所以,这本书用了一个篇章谈如何排版、设计,如何用好标题等等,也就是怎样让你的文章才貌兼备,具备更多的可读性。
有些人觉得,自己呕心沥血,写出一篇可以流芳百世的奇文,浏览量、转发量却凄凄惨惨,别人嘻嘻哈哈随便写点什么,点赞、打赏的人居然铺天盖地,这世道太不公平。
这里我们不说你的选材、观点是否具备爆文的潜质,至少我看到的很多不错的文章,就输在了颜值上面。我曾经关注过一个非虚构写作公众号,文章篇篇有料,可是没有一篇文章是少于5000字的,一个段落最少也是几百字,而且不留白,行与行之间挨挨挤挤,满屏像是爬满让人头晕的苍蝇。不说别的,光是这种排版,对于有密集恐惧症的读者就是一种折磨。
自媒体时代,并不会要求作者文笔如何如何好,一般只要输出的观点独特,例证丰富,再加上排版设计大气美观,就有可能成为爆款文。
有时候,有道理就是没道理。这就像演戏。有些内心戏,要做足功夫;有些场面话,只要说得漂亮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