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说书之good good study(上)

喽!old tie们,long time no see啦~

最近正考虑买房,切身感受我唐的房价之后,觉得像我这种钱少事儿还贼鸡儿多的人可能会单身一辈子了,哎……不过吧,其实我是那种不用外在用才华吸引女孩子的nofaceboy。


回归正题,准备借推文的机会,写几篇读书笔记,每本书视知识深浅内容多少以及我的理解和启发程度来确定篇数。

上篇推文后面立了18年flag,星星君文章都没看,特地在评论里说“三十本书,看你读完”。脑海里不自主出现了他那贱笑的脸,这才想起来确实是给自己挖了个坑。平均十六七天就要读一本,掐个头去个尾,再去掉每个月总有的那么几天……

BUT!!!重要的事要大写。自从开始读这本《好好学习》,发现这人呐,一上岁数读书就费劲,过去一本书读俩仨月,还记不住,现在好了,有个新盖中盖牌《好好学习》,一口气读五本不费劲儿,嘎嘣脆,疗效还更好了。

这本书全称《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单看书名,给人一种各种傲娇成功学和《三十天改变你的人生》、《半个月教你写出10W+爆文》等等垃圾畅销书的既视感。当然,不是我想的这样。


先丢出几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大家各取所需。

拿读书来说,总有一种看完就真的是完了,热闹完了什么都没记住,尤其是一些没有具体情节的工具类、专业类书籍,几乎是昨天看完的章节,到了今天要复习一下才能联想起来。

每天都计划的满满的,按时按点完成各个小目标,某点到某点读英语,某点到某点看某书,某点到某点洗漱,某点到某点锻炼,某点到某点继续看某书……一天天过的像时钟一样,一段时间过去,有什么感觉。感觉所得甚多?还是感觉——“what?”,不知道做了些什么。

再拿读书来说,一本书你读的很认真,会记笔记,会划出启发性强的警句,会标出自己的疑问。那么,读完是否真的有深入的启发呢?是否能用在现实经历和生活中呢?比如,一个脾气不好的人,读完一本关于情绪控制的书,觉得整个人都舒畅了,觉得世界都是他的,觉得再没有能让他生气的事了。你觉得结果会怎样呢?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共同的根源:没有探寻到知识管理的底层规律。


底层规律这个词是成甲老师书中所讲。我所理解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同学科门类,所有不同的认知,看似毫不相干,其实归根结底都是相互联系互相连接的,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现在所接触的各个学科,从发展之初就是人为划分出来用于分类的,历史可不知道自己叫历史。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甚至文学的问题。也就是说,钻研事物的底层规律是科学的,是有方法可寻的,并且是有可能达到一通百通的。如果你在犹豫这是不是偷奸耍滑的做法,恭喜你,你已经走出思考的第一步。答案当然是no。

其实,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曾草草的接触了一些其他学科,看了一些投资理财,心理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门类的文章和书籍。

都列出来不是为了装X,而是他们之间巧妙的联系让我感到非常神奇和不可思议(之前我是多么无知的可爱)。

当初看这些书目的并不纯真。

投资理财的书(《穷爸爸富爸爸》)是当时在地铁上偶遇一位低调的老板(我俩互相让座就攀谈起来)极力推荐给我的,正中我穷的叮当响的下怀,遂赶快买来期望有一个恍然大明白,然而摸摸衣兜,看看工资卡,呵呵呵……

心理学的书是烂大街的畅销书《乌合之众》,读这本书就是因为畅销又便宜,抱着猎奇的心态,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看这玩意儿可真困。

天文学和物理学的书是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都知道天文学可以囊括在物理学科内,而加来道雄是理论物理学里讲天文学故事讲得非常通俗易懂的人。当时我又对平行宇宙、第十维空间特别感兴趣,果不其然,确实只是看起来挺有意思(我发誓他写的确实挺简单易懂)。

看了我上面所说的,应该也猜到其实这些东西读完(有的还没读完)并没有什么卵用,甚至现在问我《乌合之众》讲了什么我连毛都不知道。

but,凡事都有个but,给我灵感的是一段视频——一段采访华大基因CEO尹烨的视频。梁冬的《觉者》系列纪录片,采访尹烨的是关于自然生物科学的内容,他让我了解到事物底层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寻的。

看了生命科学以后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渺小。我们固有的认知把人类位置放的太高,必须以开放的态度看问题。

很多人之所以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争论,是因为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我们跟别人不一样”的设定里。

探索生命科学的问题,给我的感觉是一种“看开”的思想,并不是说把它作为一种只能解决某些问题的工具,最佳的应用方式是将其内化成水,水无色无形但却实实在在存在,流淌于全身,是生命之本。这才是生命科学对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了解了底层规律这个概念之后,到底如何寻找底层规律呢?再不睡我要猝死了,且听下回分解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学专业设置和物理相关的专业数量是最多的。当然如果仔细探究,绝大部分专业最基础的还是数学,这里说的相关,主要指专业...
    A团团阅读 5,631评论 0 14
  • Day 1 №1 导读 当听到我的专业是心理学时,不少人会说“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吗”。我往往会吐吐舌头告诉对方“...
    Jean_zz阅读 3,030评论 3 32
  • 幼时不识 儿时不明 年岁渐长 亦是不懂一个想字 白云苍狗 转眼十六年岁 醐醍灌顶 想念是糖 甜到忧伤
    几桃阅读 143评论 0 1
  • 早晨,寒风呼呼撕扯着窗户玻璃上那张陈旧的校报。四岁儿子翻身起来问:“爸爸,今天是不是周末?不用上学?帮我找一找拼...
    左都御史110阅读 445评论 0 0
  • 文/Nichole 纪事/随笔 冷笑话只有冷没有笑 我:北鼻,你知道今天很流行的那个段子吗?就是关于,师徒四人,去...
    翁萍阅读 4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