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她活出了自己,她的生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活出自己的一生的。
她的生命一共有8个节点,首先我们来看她的第1个节点。第1个节点是当她被牛津录取。这对于撒切尔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被牛津录取体现出了她就是在走自己的路,她的爸爸说:“走自己的路,不随波逐流”,走自己的路就意味着不在意别人, I have a dream,所以我要去实现它,这就说明她明白我是谁明白生命的意义与方向。其次被牛津录取也意味着撒切尔的生命有新的可能性,要知道她是一个杂货铺老板的女儿。这十分呈现出了她生命的独特性,她和别人不一样,我记得电影里有这样一幕:“三个女孩从撒切尔爸爸的店铺旁走过,问她要不要去看电影,而撒切尔不去,她要学习。”是啊,她的确不随波逐流,她是独特的。那么我们生命的独特性在哪儿呢?好好想一想。
接着到了她生命的第2个节点:初入政坛。在初入政坛时,她遭遇到了什么?她又是怎样突围的呢?首先她遭遇到了性别歧视,因为她是女的。这时,她没有因此就不吱声了,而是柔中带刚的反驳。这充分的体现了她关键时刻的理性与智慧。在这反驳的背后,有一条信念支持着她:“自食其力,人人平等。”看似这好像没有帮助到她,但真的没有帮助到她吗?不,这为选举增加了新的活力,使她从劣是到了优势。其次她又遭受到了关于出生和原生家庭的攻击,因为她是一个镇长、杂货店的女儿,但她同样没有自卑也没有低下头来,而是自信与骄傲。是啊,家庭对人的影响,重要的不是出生环境,而是我们自身如何看待这个环境,这个出身。接着她有了爱情,得到了love,她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政客之妻,这是支持,互相鼓励,双向奔赴,互相欣赏的爱情。在电影中塞齐尔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不做你的花瓶也不做家庭主妇,我的一生必须有意义!”是啊,我认为它能实现劣势到优势的突破,核心是自身而不是外在,是“必须有意义”、是她生命的内核。
接着到了第3个节点:入下议院。这时她又遭到了什么?同样,是如何突围的呢?首先在亲情上,她的孩子们不想让她去,因为如果她去了议院,就将不能陪她们照顾她们了,也就意味着她们的分别。儿女们从听到竞选成功时的欢呼到了儿女和她离别时的痛哭,这是亲情的割舍。那这是她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的?一方面她主动,她为了梦想为了爸爸的话,但在亲情方面她是被动承受分别。其次,她遭到了质询失利(人身攻击)(党外),她也同样没有软弱,而是怼了回去,刚强的面对对手,但在一个人的时候,她却独自饮泣……第三是在教育大臣与会上(党内),她受到了无视,她不停的举手,但别人就不理她,但她仍然争取。就在那时发生了一件事:没电了。这时她拿出了一个手电筒,照亮了一束光,这光象征着她生命的转机、事业的转机,这束光不只是照亮了会议室也将会照亮英国。
然后是竞选党魁,出任党魁,那时她遭到了什么?她怎样解决的?首先在家庭方面,她要面对丈夫与女儿的反对,在练车时,“抓紧方向盘”这里的方向盘就表示生命的方向,“勇敢”表示着追寻,表示着上路,她对丈夫说:“我要励志服务国家。”接着她要面对不自信和不敢想、不敢想当首相,这时她的伙伴帮她坚定的信念(借脑),她自己也重燃信心(立主脑)。第三是在礼仪训练上,为了要有个人的魅力,她参加了礼仪训练,这时出现了矛盾:帽子和项链。她舍了帽子(帽子代表家庭主妇),这就意味着她社会角色之变,她也不再是一个家庭主妇,因此这一举动也是她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认同自己的身份,从家庭到了社会。但她留了项链,因为这项链是丈夫送给她的,这项链穿起了4个人:撒切尔、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这项链代表着亲情,代表着安全的港湾。接着,她参加社会活动,走进世界,她说了一句话:“重回大不列颠的荣耀!”这个是她的愿景。最后她遭到了恐怖袭击,本来是在袭击她,但艾瑞“替”她死了,面临这个,她也同样不退缩,而是斗志昂扬,这斗志不是要报复那个人,而是为了国家。
撒切尔夫人竞选首相成功了,在官邸门前,她发表了一段话:“混乱处带来和谐错误处,我们带来真实怀疑处,我们带来信任,绝望处我们带来希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一句一句看。第1句:“混乱处带来和谐”,在那个时候国家内矛盾重重,而她将要带来和谐。“错误处我们带来真实”,错误处一定能带来真实吗?不有时错误会一直让我们错下去从而带来黑暗。但我们可以做的是不让她带来黑暗,我们带来真实,带来调整,带来自省。“怀疑处我们带来信任。”同样怀疑一定能带来信任吗?不一定,有的人说不定会怀疑一辈子呢。那么怎样才能带来信任?回到情感理性的共识,变得重新互相信任。“绝望处我们带来希望”同样绝望也不一定能带来希望,她可能会让我们更绝望。但哪怕绝望,希望不绝,就会带来希望的。就像杜甫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即使生活中挫折重重,她仍然要去为国家奉献。当我们做到上面这4句话,我们的人生就会一直上升,一直成长。从撒切尔的角度,那个时代就是混乱,错误,怀疑,绝望的时代,而天地如此,撒切尔知道,我当何为,这就是伟大的政治家。再说说我们,在上网课的期间,我当何为?是继续的混乱堕落下去,还是重新上路?
撒切尔夫人开始了她的执政生涯,在这期间她遭遇到了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她遭到了一个非常混乱的局面。首先她要面临国家的经济萧条,在这个情况下,她没有聚焦自身的利益,而是聚焦让国家重回繁荣、为了国家的利益。在这一点上她从不妥协、屈服。其次她还面临了她人生中的第2次恐怖袭击,这可是死亡危胁,可她却仍然毫不退缩。她还面临了马岛海线(那时的背:英美同盟,但英国损了一些美国的利益),美国派来人和她谈话,她说:“我一生每天都在战斗,有些人低估我,但她们会后悔”,总结一下这句话,用一个词儿概括:“寸土必争”。从这些她面临的混乱局面和她的应对方法来看,她是一个团结有力,勇敢果决,毫不退缩的人。
后来撒切尔夫人辞职了。她为什么辞职呢?第一:她说:“是人民把我选上,不能够指望同事的忠诚。”“人民把我选上”是为国家重回荣耀,为了政治理想,这样才是一位政治家。“同事的忠诚”,这是个人利益,也是政治理想的灭亡、丧失,这是一位政客。而那时政治家越来越少,而政客却越来越多。第二,是“政治精英”(撒切尔)和“乌合之众”的矛盾。从政治精英的角度来看,她们是损眼前利益而看长远的利益。而乌合之众是指望眼前的利益(本能)。怎样才能把矛盾化解呢?金鹰之梦与百姓之梦的妥协平衡(民主),从而建立临时性共识。而撒切尔,她没被选中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刚开始她离百姓之梦很近,因为在不久之前她也是百姓,而慢慢的她离百姓之梦远了,百姓对她的信任就少了。
最后,她的丈夫逝去了。她的心理医生对她说:“思想、理念、决定自己,而非情感。”医生说的情感是指对丈夫的幻觉,是撒切尔因丈夫而为情所困。一直在电视上,她看见了曾经的自己辉煌的成就,她说,我都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那个电视中的铁娘子就是心理医生说的思想理念。曾经在走玫瑰花时,“稳住”这是在关键时刻她丈夫对她的叮嘱。稳住这两个字,意味着稳住情感,高扬理性,和心理医生说的是一样的,都是精神状态的稳定。说到这,我联想到了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人:谢安。谢安说:“小儿辈大破贼”,但出门时连鞋跟多碰断。谢安的矫情任务和这里心理医生和她丈夫说的都很像。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下,撒切尔夫人到底是怎样成为撒切尔夫人的?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儿:激情,责任感,判断力。激情有点宗教性的味道,代表献身、为国家的荣耀。责任感是为国家与人民。判断力也是很重要的,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面临诱惑与失望时,她们帮助我们“稳住”、沉着冷,进行新的判断,责任激情。是啊,她的一生经历了千辛万苦,她有着坚强的内心,我们要向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