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减负,提升群众幸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基层减负如同一场春雨,让基层干部欢欣鼓舞,在党员干部心里激发波澜。但是“减负”并不等于“拒负”。基层干部享受着“减负”产生的温馨关怀的与此同时,都要把精力投入到了为群众谋福祉的“硬核”上,保证“三不减”,让自己在去春天里的路上有铿锵的步伐!

“无我”情感上的追寻不可以减少。为减轻基层负担,领导干部要勤思考底层负担,把领导干部改成帮助和具体指导,进一步“适用”基层干部。“无我”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体现了为人民鞠躬礼、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却也忠实、整洁、承担责任,随时随地为人民牺牲一切,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实质情绪追寻。“并没有”和“有”是相当在天、地、事的场景中,仅有并没有“我”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向往,为群众的实际需要服务,清除“官僚作风”观念,站在一个“公仆”位置上,减掉基层干部的“唯我”风格,坚持群众路线,摆脱负能量。

“为民”初心的执着不可以减少。党员干部的价值,本身就是为人民群众多做些什么。缓解底层负担的不仅仅是基层干部的负担,更加是为服务“加分”、服务人民群众的“管理提升”。“百姓书记”杨善洲有一句口头语:“共产党人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必须去老百姓群众里当雪松”。阐释了在群众“最盼望”上动真情,在群众“最迫切”上解民困,在群众“最需要”上采用身体力行,使为民的初心始终如一。

“关键少数”的榜样不能减。做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带头身体力行,知责明责,少些“会上谈”“纸上减”,多些“现场落实”,常态进行自我“体检”,必要时向自己“开刀”,祛除形式主义“病灶”,向不作为、乱作为和“中梗阻”式腐败“零容忍”督查问责,向不作为者“亮剑”,形成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请牢记人民群众的事儿一定要切实落实,放在心里。实际上,减少不必要监管检查工作,是为了基层干部提高工作效率,使基层干部拥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施展才华,激起实干精神,让群众真正享受政策效益,提升老百姓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