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最近看了一篇TED演讲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作者提出的两个区域的理论瞬间让自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一直努力,却总达不到心理预期的症结所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到完美

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很少的人,会苛求自己做到完美,这其中,就包括我。
这里的完美,根本不是什么褒义词。为了客观,我把它定义为单纯的中性词,因为我自己深陷其中,这样的完美其实让我非常痛苦。自己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什么事情都宁缺毋滥的态度,让自己深深地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为了写好一份实验报告,我下载了大量往年的优秀实验模板,仔细研读,结果到了交报告的当天,自己还没有正式开始报告的撰写,更别提修改了,最后只能草草写了一份报告上交,其中漏洞百出。为了做一次完美的展示,反复修改演讲稿,一直做到深夜,结果第二天,精神恍惚,台上语无伦次,而且因为前期花的时间太长,自己甚至都没有时间熟练稿子。
这种痛苦的经验积累下来,会让自己越发没有自信,越发希望下一次做得完美,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我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不断告诉自己一个拿在手里的60分远比一个心中的90分有价值的多,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不过是一个凡人,不要太苛求,尽力就好,重在完成。可是这种心理暗示,会给内心深处自己希望做到完美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冲击,进而让自己开始怀疑自己。
作者就说,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做到完美。对完美的追求,不应该成为我们做的不好的借口。每个人内心深处,其实都是渴望追求完美的,我们不应该去人为抑制这种原生的追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的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因为追求,变得更好,有些人,比如我,就因为有了所谓的追求,反而更加痛苦?

因为错误的方法。

于是作者提出了学习区和执行区的概念。

学习区(Learning Zoo)和执行区(Performance Zoo)

学习区,其实就是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的区域。
执行区,相对来说,就是比较舒服的区域,自己得心应手的区域。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学生来说,其实上课就是学习区,做作业就是执行区。
执行区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你所做的事情,处于一个什么样高度的执行区,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你这个人现有的能力水平。这就类似于你拿多少钱的工资,在什么样的企业上班,就说明你有多厉害一样。
学习区,往往是一个人未来价值的体现。每个程序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造轮子,其实现在每个造出来的轮子,都是未来自己千万马车的车轮子。这就好比,一个在校生在学校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未来工作薪资的关系。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作者在研究了大量高效率的公司的员工和有成就的人之后,发现这些人的经历,都是在学习区和执行区之间反复交替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学习区,就会非常累,很难再坚持下去。

其实我就是这样。我总是希望把很多事情做得非常完美,所以前期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区往往是比较枯燥和有难度的。所以我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中后,就会产生很消极的情绪。因为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这就会导致自己的效率开始低下,因为情绪也是非常耗费一个人的能量的。最终导致一个并不好的结果。

但是反之,一个人长期处于执行区,也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我们周围总有那种非常努力,却总是没有什么提高的人?这些人总是会被人说是脑子笨。他们的确笨,但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在执行区下功夫,而留了太少的时间给学习区。执行区的时间并非没有用处,会让一个人更加熟练,更少犯错误,但是本质上,却没有新的技能的提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一些人在自己工资岗位上做的非常好,但是却总也无法升职的情况。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就需要协调好自己在学习区和执行区所花费的时间,但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相互交替。

两个区域交替是关键。

就像前面说的,价值的体现是在执行区的。人们可以从执行区得到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消除大量因为学习区的枯燥和艰难带来的负面情绪。运动员拿到奥运金牌的那一刻,恐怕之前再多的付出都觉得值了。而真正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是,恰恰是枯燥的学习区。

执行区和学习区,相互跳转,从执行区获得快感,从学习区获得未来,恰恰是一个人不断变得更好的秘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