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9月7日,90后女演员徐婷因患淋巴癌不幸去世,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6岁。她是一个很努力上进的演员,几年内拍了几十部戏。熬夜是常有的事,累到腰椎盘突出仍然大冬天要泡在冰水里拍戏。她曾在微博上说,这二十多年来,好像从来没为自己活过,知道得了癌症之后居然有种轻松的感觉,觉得终于要解脱了。
可想而知,这一路走来,她是多么地艰辛,马不停蹄地追赶,为了家人,为了身上的重担,不肯停下脚步歇一歇。这么用力地奔跑,最后换来的是如此结局,留给世人的是叹息与无尽的遗憾。努力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应该要在身心能够承受的前提下,而不是一味地向前,否则迟早会出现问题。
(二)
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最多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何才能做一个成功的人。而很少有人关心这个过程是不是充满喜悦的,内心是不是幸福的。彷佛只有经历吃苦才能通往成功的彼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耐劳,固然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可不能因为它而忽视了心灵的力量。毕竟,如果觉得做这件事很快乐幸福,才能使一个人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读书时代,“悬梁刺股”这个典故经常用来激励年少的我们。而我们虽然做不到这样,但是也接受了这个思想,提到学习,就会想到努力、勤奋这些词语。的确,我们不能否认努力的效果及意义,但并不是每天比别人多花几个小时就一定能追上,这其中还涉及到天赋、效率等。
还记得,我刚进入高中时,对数学的第一章集合完全不理解,考试只打了五十几分。后来,通过自己反复看教材中的例子,摸索其中的规律,仿佛一下就打通了身上的某条脉络,完全能够领悟了。第二次考试提高到了一百多,都令数学老师怀疑我成绩的真实性。
从此,遇到我不懂得的概念或者题目,先不急于求助别人,而是对书中的每句话都加以思考分析,以及弄明白前后之间的联系,发现理科原来也是很好学的,重在逻辑性。掌握了方法,看课外辅导书时,感觉练习题都是大同小异。相比努力,方法与兴趣同等重要。
会学习、爱学习的人,不一定学得很轻松,但一定不是苦不堪言,否则就像掉进一个痛苦的漩涡,享受不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就不会长久地维持优异的成绩。小时候,很多人的梦想是考清华北大,当长大以后,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成为尖子生,不是光靠后天的努力就可以,还离不开家庭环境、心理因素、兴趣、机遇等不可控的条件。
但我们往往都坚信比别人付出得更多,就同样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承认自己不行,比相信自己能更困难。当然,也有屌丝逆袭的案例,于是它被无限夸大与宣传,让人们趋之若鹜。可是要知道无数个人里面才成就了那一个,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默默无闻的垫底者。当然,这不是说要放弃努力,放弃追寻,而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大,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感受到幸福。
(三)
这些年,随着网络世界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文章被广泛流传。尤其是鸡汤励志文,因为在阅读的那一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能使人激情澎湃,于是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我不是不行,而是不够努力。”然而鸡血满格之后,到底有没有去实施呢?恐怕大部分人都是第二天早上仍然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什么计划都泡了汤。因为,想比做要容易得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或者没有经历一场变故,是很难坚持下去或者彻底改变的。
当然也有很多看到别人成功了自己就去模仿实施的情况。例如听说某个大神很会打游戏,而且很痴迷,最后开发了一个游戏软件,人生从此进入了辉煌时刻。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那种境界,废寝忘食所换来的不一定是成功,极有可能是健康受到了威胁,对其他事情也不闻不问了。那不是痴迷,而是沉迷。
例如听说某人天天写文章,连累倒在医院里打吊针时也不放过。于是,我们会感叹比自己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我们凭什么不努力?于是,他们会成为我们的榜样。虽然说文字确实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但绝不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不是在破坏生活与家庭平衡的基础上而去维持的。
有人说,连续坚持21天,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我也参加了几次这样的写作活动,但21天过去了,真的形成了这种习惯吗?并没有。而是想着终于可以放松下了,当然这种放松并不是思想的懒惰,而是需要停下来输入些东西了,否则会枯竭,是需要保持一个更佳的能量状态,以便下次更好地投身其中。
我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精力不够,所以不强迫自己日更,或许两三天一篇刚刚好,既不停止练笔,又能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愉悦的状态。如果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又扰乱了生活与工作的秩序,只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我想也慢慢失去了初衷。
“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会知道自身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这句话也鞭策了许多人,但不是要我们去死磕,去不断超出自己的极限。能够做到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才是最合适的方式,没必要让大脑不停地运转,让身体持续透支,而又享受不到其中的幸福感。
(四)
人家的小目标是先赚它一个亿,但那是别人的目标,和我们普通人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觉得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可。因为每前进一步,我们的内心就会快乐一点,而不是靠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来督促自己,那样只会产生挫败感。
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是否就意味着这一切没有意义了呢?不是的,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做到了问心无愧,那么即使最终失败了也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一心想要到达顶峰,而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忽视了过程的感受,当实现以后就会发现其实不过如此。所以,亲爱的,慢慢来,请适当放过你自己,请唤醒你内在的幸福感。人生重在体验,而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