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旅程》:披着童话外衣的悲剧父子关系

近来看了澳大利亚电影《最后的旅程》,五味杂陈。

暴躁、经常犯罪的父亲,除了一个儿子,一无所有。前妻在遭受暴力之后离开了,因为好朋友麦克斯一直照顾儿子楚克的原因,楚克对麦克斯有着很大的依赖。陪他玩耍,送他玩具车。可是,麦克斯是恋童癖。父亲在喝酒回来发现麦克斯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后,打死了麦克斯,带着楚克踏上了最后的旅程。

旅程的开始

儿子软弱,敏感。第一次,强迫孩子学习游泳,把孩子强行按进水里,可是,第二次却又手把手教孩子仰泳。在看到楚克化妆之后,暴怒之下揍了孩子一顿,并勒令楚克洗掉,在看到孩子脸上的伤痕时,却又小心翼翼为孩子洗脸。利用孩子偷东西,甚至犯罪,却又关心着儿子······种种的种种,一个矛盾的父亲形象根植人心。在听到儿子对麦克斯的赞美和对自己的指责,将儿子留于盐湖上,而后又转身回来乞求儿子的原谅,这一矛盾形象达到了顶峰。

被暴力对待
指责父亲

孩子甚至在父亲睡着后想杀死父亲,可是内心又恐惧着,并且对父亲有着深深的爱,毫无疑问,父亲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彼此找不到表达的路。孩子善良的天性战胜了父亲后天的暴戾,最终告诉了警察。在相拥相互表达父子之间的爱意后,支走儿子,饮弹自尽。儿子跳进湖里,用父亲教会的仰泳画面结束了电影。

想杀死父亲
表达爱意
表达爱意

我猜想导演可能是在赞颂父亲,毕竟父亲教会了儿子独自生存的技能。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父亲往往是强势的代表,自然不希望儿子软弱,而是像男人一样去战斗,面对操蛋的生活。只是,父子之间又像是天然的敌对关系,儿子并不是太想接受来自父亲的教育,尤其是明明相当糟糕的教育,矛盾的父亲形象在矛盾的父子关系中得到了养分。

电影里父亲从父亲那里学习到了生存的技能,但是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由于性格的原因只能屡屡犯罪,虽然结局相当感人,只是,我在想小楚克受到了来自父亲极大的影响,即便掌握了来自父亲教会的生存技能,但却没有接受教育的洗礼,父亲对他性格的养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呢?所幸,小楚克仍然保留了善良的本性,但是父亲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这些暴戾和阴暗会伴随他多久?不得而知,只希望在接受了社会的洗礼后,楚克仍能保留善良的本性。这或许是对父亲的安慰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iOS的应用都是在沙盒(sandbox)中运行的,在读写文件上权限受到限制,只能在几个目录下读写文件 >Docum...
    hello9527阅读 219评论 0 0
  • 这是一本好污的书。 有多污? 它的原名叫《持续勃起》,为了在天朝能正常上市销售才改成了《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请...
    lekli阅读 6,517评论 11 41
  • 今天我做了一件让我哭了半个小时的事情,其实,对我来说必须是不能做的,可我做了! 其实这件事就是:我活蹦乱跳的上完了...
    潘健乐阅读 249评论 0 1
  • 《奇迹》这本书,说的就是,一定要逃离乏味的人生,哪怕用一种荒谬的方式。 航一和龙之介兄弟因为父母分开而分开,航一是...
    爱读书的断断阅读 55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