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智慧】成功需要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文 沁蓝

01

经常听别人说起,羡慕某某事业有成,怎么他运气那么好;羡慕某某功成名就,怎么他有如此好命。

听完,我常常思考,那些成功者真的是运气好,或者命好吗?

那运气不好、出身不好的人,岂非永无逆袭的可能?

也许社会无法绝对公平,但一定有留有逆袭的上升通道。

我们被惯性遮蔽了视角,习惯性只看到、想到那些常规的一面,而没看到冰山下还有那么多未被发现的领域。

就像心理学中“路灯下找钥匙”一样,我们永远只在自己的认知中寻找答案,而不知道路灯以外的广阔世界。

如果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维定式去看,成功究竟需要什么?

这是个很复杂而系统的问题。

但今天刚参加完一个大型活动的我,却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每每这时,我总想记录点什么,因为记忆的余温还在。

每一个大型活动,需要多方通力配合,就像人的生理一样,细胞、血液、神经等各方有条不紊、亲密无间地协作,才能成就人这种智慧型生物。

大型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庞杂而又缺一不可,正是考验一个人掌控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最佳机会。

从工作以来,大大小小活动算是参加了不少,但每一次都能有新的收获。

02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多熟悉,都请认真准备。

这真是永恒的真理。

其实我也经历了一个对细节不断重塑认知过程,从兢兢业业事无巨细,到觉得“差不多”就可以,再到回归本质必须分毫不差,这期间有过很多心酸与教训。

初入职场时,由于什么都不懂,所以很认真,一件事可能提前很早就谋划,到了关键时刻甚至通宵达旦,为了一个环节而反复演练,为了一个字符而锱铢必较。

但随着年龄与经验的增长,随着其他事情占据的精力越来越多,时间的分配越来越紧以后,我也开始质疑这种做法,开始衡量工作的“性价比”。

这时,我开始思考什么是可以“差不多”,什么必须分毫不差。

在这个过程中,有过一些曲折和教训,就像本来应该考虑周全的没有考虑,面对突发状况应对不力,从而导致不可弥补的错误。

每一次的经验与教训都告诉我,哪怕再小的事都必须认真对待,就像水杯摆在哪、走台路线怎么设计、纸笔应怎么摆,精细到分毫不差才是工匠精神的真正体现。

就像那些阅兵仪式上的方阵,他们得付出多少艰辛才有那样的整齐划一;

就像那些高精尖仪器,得多少次的调试和创新才能达到分毫不差,制造出真正的国之重器。

说句超然点的话,那就是对过程精益求精,对结果切勿执着。

我们要锤炼自己,更该如此,没有细节便没有成功。

03

成功一定来源于专业和坚守。

这里有几种思维我们必须规避:

一是随意更换“频道”,但每件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

有些人每天激情澎湃,可惜从不持续,天天都换频道,今天想创业,创业失败想考公务员,觉得考不上又想创业。

一个人也许可以跳槽很多个地方,但永远不能更换很多个行业。

所以,认清自己的能力圈很重要,“我能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的结合点,才是我们这一辈子最需要去坚守的方向。

二是轻易质疑批评专业人士。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这也注定了我们不可能每行都是状元。

如果这件事,你做不了,那就不要轻易去指手画脚,甚至指责。

虽然,我经常负责讲解员的培训工作,但如果要我自己去做一名讲解员,我不一定做得好。

就像评委席上的人不一定比选手优秀一样,因为压力不一样、位置不一样。

坐在台下的人可以轻松自如地发表评论,可在台上的人才真正是接受炙烤,还必须在巨压下表现自如,这份实力不是每一个都有。

所以,我一直都铭记,不要成为一个不懂装懂的人。

04

说了这么多,如何把在活动中学到的经验立马运用起来,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是以后策划执行活动,要朝着目标精益求精。

这种精不是没有方向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种益也不是求全责备的万无一失,

而是要思考清楚到底这个活动的效果是什么,如何确保效果达到。

所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围绕这个效果来,都围绕目标客户群体来。

就像今天活动嘉宾们从哪个门进哪个门出一样,不要墨守成规,非得绕远路,应该实事求是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计,他们怎么走方便、捷近、好记。

如果一个事情可以简单,千万不要复杂。

就像腾讯设计的游戏,所有的关注点都是如何吸取用户注意力,细到每一个环节、屏幕、按钮的设计,都充满智慧和陷阱,一不小心,可能就深陷其中不知何时。

就像蚂蚁金服的金融服务,所以的关注点都是如何让大众更便利、更便捷地消费金融,让一个本来高大上的行业真正走入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年,一不小心,可能又多买了很多产品。

二是专注与专业才是竞争力的核心。

只有真正掌握一门核心技术,才能够有美好的未来。

先成为专家才能成为杂家,最后成为大家。

比如学习外语,先必须精通一种语种,然后再把学到的规律运用到其他语种中,这也是为什么学习第二门、第三门外语会比第一门容易,为什么会有懂5门甚至8门的外语专家了。

比如腾讯,从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到成为互联网中的巨无霸,到现在成为“南山下的高盛”(腾讯在深圳南山区),去年全年营收净利润为414.17亿元,但投资的4家公司(众安、阅文、搜狗、易鑫)仅账面收益就达762.8亿元(参考上周五收盘价),每一步走来它都是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多年。

而我们呢?我们有什么专业?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专家?

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磨一剑,仍不为晚。

现在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如不终身学习、坚持思考,总会被时代所淘汰。

不要以为坐吃不会山空,不管是金钱还是知识,都不可能。

除非,你想做时代的弃儿。

专注细节、专业坚守,这是成功所需的永恒品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