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珮

民国十七年,津门秋雨连绵。

城南有家“博古斋”,掌柜姓陈,年过半百,专营古玉器。这夜雨声渐密,陈掌柜正欲打烊,忽见门外立着一位女子,身披素白斗篷,面容被雨帘遮掩,唯见手中捧着一锦盒。

“掌柜的,可否借一步说话?”女子声音清冷如玉磬。

陈掌柜心生警惕,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深夜独行的女子非比寻常。然观其举止端庄,不似歹人,便请她入内。

女子解开锦盒,内衬黄缎,卧着一枚白玉龙珮。玉质温润,雕工精绝,一条螭龙盘绕云间,龙目以极细金丝镶嵌,竟在昏黄油灯下泛出奇异光彩。

“此乃家传之宝,愿押于贵店,换三百银元应急,三月后必来赎回。”女子道。

陈掌柜捧起玉珮细观,心中骇然——这竟是战国古物,价值何止万千。再看女子神色焦虑却不失气度,不似说谎,便道:“姑娘,此物珍贵,三百银元怕是亏待了。若确有难处,我可借五百与您。”

女子微微摇头:“三百足矣。只求掌柜妥善保管,此玉珮非比寻常,勿示于人,更不可...”

话音未落,门外忽然传来汽车刹车声与纷乱脚步声。女子面色骤变,急将玉珮塞入陈掌柜手中:“切记,玉在人在!”说罢转身从后门匆匆离去,消失在雨夜中。

陈掌柜不及多问,忙将玉珮藏入暗格。前门已被拍得山响,一群兵士闯进来,为首的是新任警备司令部参谋张昌明。

“刚才可有一女子来过?”张参谋厉声问道,眼神锐利如鹰。

陈掌柜强作镇定:“长官,这般天气,小店早已打烊,何来女子?”

张参谋冷笑一声,令兵士四下搜查。幸而暗格隐蔽,未被发现。兵士们空手而出,张参谋临行前警告:“若见那女子,立即通报司令部,否则以通匪论处!”

待兵士离去,陈掌柜冷汗涔背。他取出玉珮细看,忽觉龙目金光流转,竟似活物。心中隐隐不安,知此事非同小可。

翌日,陈掌柜悄悄拜访几位古董行的老友,打听近日城中之事。方知那张参谋原是某军阀副官,凭借关系新晋此职,正四处搜罗珍奇古玩孝敬上司。又闻近日有神秘女子多次阻挠洋人收购文物,传言与一失落国宝有关。

三日后的雨夜,那女子未曾现身,陈掌柜却接获一封信笺,无落款,只书:“玉珮危矣,速移藏城西白云观,自有道长接应。”

陈掌柜踌躇整夜。他本可分文不付而得宝玉,乱世中谁还会追究?然想到女子托付时眼神,终觉不能负人所托。翌日清晨,他扮作香客,怀揣玉珮前往白云观。

白云观破败已久,唯有一位老道长留守。见陈掌柜来,老道睁目道:“施主可是为守玉而来?”

陈掌柜惊问:“道长如何知晓?”

老道不答,引他至后院古柏下,道:“此玉非同寻常,乃禹王镇水之宝,能辨忠奸、通天地。历代由守玉人守护,今世守玉人乃前清翰林周老爷之女周素卿。周家因拒绝将玉珮献与军阀遭灭门之祸,唯周小姐携宝逃脱。”

陈掌柜恍然:“那日女子便是周小姐?”

老道颔首:“张昌明乃害周家凶手之一,现得知玉珮下落,必不肯罢休。周小姐前日试图取回祖传秘本时遭追捕,负伤隐匿,特托我接应。”

正说着,忽听观外人声嘈杂。老道色变:“不好,他们追来了!快随我来!”

老道引陈掌柜至三清殿,转动香炉,现出地下密室。将入内时,兵士已破门而入。张参谋持枪冷笑:“老杂毛,早知你与周家余孽有牵连!交出玉珮,饶你不死!”

老道突然推开陈掌柜,关闭密室入口,自身迎敌。陈掌柜在黑暗中听得枪声大作,继而寂然。

他在密室中躲至夜深,方才悄悄爬出。但见道观已被洗劫一空,老道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玉珮...不可落于歹人之手...周小姐在...城隍庙...”言毕气绝。

陈掌柜悲愤交加,葬了老道,决意守护玉珮。返回店中,却发现博古斋已被翻得底朝天,幸而玉珮随身携带。知此地不可久留,当夜便赶往城隍庙。

破败城隍庙中,果见周素卿卧于草堆,肩部枪伤溃烂,高烧不止。陈掌柜略通医道,急忙采药救治。三日精心照料后,周小姐终于苏醒。

见陈掌柜舍命守护玉珮,周素卿垂泪道:“掌柜高义,素卿无以为报。这玉珮乃华夏之魂所系,若落于军阀洋人之手,则国运危矣。”

陈掌柜问道:“周小姐,玉珮究竟有何神通?”

周素卿虚弱道:“今夜月圆,您一看便知。”

是夜月华如练,周素卿勉力起身,将玉珮供于神案,拉陈掌柜伏于帷幔后。子时整,月光透过破窗直射玉珮,奇迹突现——玉龙竟在光中游动起来,空中浮现山川河流虚影,继而化作文字图案,似是古老地图。

“此乃禹王九州图,”周素卿低语,“记载中华龙脉所在。外人得之,可坏我风水国运;国人得之,可佑华夏永昌。”

突然,庙外火光骤起,张参谋带兵包围破庙:“果然在此!周小姐,交出玉珮,我可留你全尸!”

危急时刻,周素卿将玉珮塞入陈掌柜手中:“掌柜快走!我拖住他们!”

陈掌柜不肯:“同生共死!”

周素卿忽然微笑:“您摸玉珮背面。”

陈掌柜摸索玉珮,触到细微刻纹。周素卿念动口诀,玉珮突然发出柔和青光,笼罩陈掌柜全身。

“此玉能护主一时,速从后门走!”周素卿推他一把,自己向前殿走去。

陈掌柜隐于夜色,回头见周素卿立于庙门前,白衣胜雪,恍若仙子。张参谋逼近:“周小姐,终于束手就擒了?”

周素卿朗声道:“尔等鼠辈,岂知华夏瑰宝不容玷污!”言毕,念动咒语,整座城隍庙突然震颤起来,地面裂开缝隙,涌出白雾。

张参谋惊骇开枪,子弹却近不得周素卿身。忽见玉珮青光自陈掌柜怀中冲天而起,与周素卿身上白光交融。夜空雷电交加,暴雨倾盆而下。

周素卿声音响彻天地:“以我之血,祭我之魂,护我华夏,宝不落尘!”

强光爆闪,众人皆目不能视。待光线稍弱,陈掌柜见周素卿化作白光融入玉珮,而张参谋及其爪牙皆昏倒在地,记忆似被抹去。

玉珮飞回陈掌柜手中,温热异常,正面龙目金光更盛,背面却多了一行小字:“义之所至,玉魂相随”。

自此,陈掌柜成为新一代守玉人。他迁居他乡,开一小店,默默守护玉珮。有人说曾在月圆之夜,见陈掌柜与一白衣女子并肩赏月,女子容貌酷似当年周小姐;又传抗战期间,有汉奸欲盗宝献敌,皆遭意外,玉珮始终未落敌手。

直至和平年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将玉珮献与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见珮上龙目金光流转,背后小字清晰如新,问其来历,老者只笑不语。

辞别时,暮色中似有一白衣女子相候,二人携手远去,消失于夕阳余晖中。

馆内,玉龙珮在展柜中静静陈列,标签写着:“战国玉龙珮——民间捐献,传承有序,象征中华文明不朽精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