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技能》读书笔记 P3~14
小人物适应世界,而大人物则改变世界。
大人物通常具备三种软技能:野心、入圈和眼光。
野心指的是你为了赢,愿意放弃什么。这里的放弃,并不是让你牺牲休息时间,或者放弃亲情和友情,而是要你放弃平庸。平庸就像地心引力,是一种自动的、自然的力量,会把你往下拉。社会上有一股强大的世俗力量,推动你走向平庸。
在中国社会,对小学生的期待是“星辰大海”,对中学生的期待是考上好大学,对大学生的期待则是找一份好工作。等到工作以后,大家的目标变成买房、结婚、生孩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人生进入下一个循环,又从小学开始。这就是中国人普遍的平庸轨迹。
其实,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很拼,但拼的往往是在最安全、最熟悉的领域,这就是所谓的“内卷”。内卷过度会导致人们只剩下两种冲动:一种是“躺平”,另一种是“投机”。如果一个学生只是为了准备标准化考试,如果一个员工每天都在焦头烂额地例行公事,他们做的事情没有价值是小事,没有乐趣才是大事。这样的人生既可悲又可怜。
大人物不是那些只会埋头苦干的人,而是在别人埋头苦干时,能够抬头看天的人。大人物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他们始终在追求做自己。选择工作时,他们最在意的不是工资有多高,或者社会有多需要,而是自己是否喜欢。
他们要求从工作本身获得最大的乐趣,最好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只要一想到工作就感到兴奋,就像巴菲特说的,“要每天跳着舞去上班”。
另一个特点是,大人物的成长路径恰恰与“鸡娃”家长们的想法相反。大人物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明确的长远目标。他们的成长方式是:一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边不断探索,看是否能发现更感兴趣、也更有可能成为大师的领域。但这并不是朝三暮四,他们始终坚持自我内核的成长,不断丰富自己、壮大内核、拓展边界,这才成就了他们的大人物气质。
真正的野心,是为了发现“我是谁,我能成为什么人”,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评价。世界这么大,是让你去探索、征服和改变的,不是让你早早地找个地方当房奴。别听那些人说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活这一世不是为了平庸无为,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大闹一场,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如果你想成为出人头地的大人物,首先必须加入某个圈子。在圈子里,你要向最厉害的人学习。最常见的入圈方式就是做学徒。做学徒有人带,是最顺畅、最方便的入圈路径。
圈子是由一群各怀绝技、性格各异、想法不同的人组成的。这个组合鼓励每个人做自己,讲究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每个人的特色都不可替代。一个中等水平的技能,无论掌握多少,都难以让你脱颖而出;而只要精通一门顶尖的本领,就能立刻被人看见。
通才加长板意味着你既能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又能在这个领域中建立特长。这种组合思维还能让你理解什么是高水平竞争。小人物的做题家思维,是跟一群做同样事情的人在标准化的寻常项目上搞内卷,把别人淘汰下去,属于零和思维;而大人物的竞争则是带着大家一起进步,属于双赢多赢思维。小人物成绩越好,朋友越少;大人物成就越大,朋友越多。
从一开始入行,你就要有供给侧思维。不要问“我怎么才能取代别人”,要问“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圈子能给我什么”,要问“我能给圈子什么”。你能给圈子最好的东西,是从圈外找到圈里本来没有、但大家真正需要的东西。
第三,就要训练你的眼光。你要做非常之人,就必须要做非常之事。要有好的眼光,首先你得提升你的敏感度。这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积累。
两种在工作中全情投入的办法:一种是做减法,拿出几个小时的大段时间,排除各种琐事的干扰,降低认知负荷,集中能量,完全自主地就干这一件事;另一种是做加法,主动给你做的事情增加难度。当机遇来临时,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不要拒绝。抓住它,你要做的是改变行为模式。而抓住机遇的最终办法是多去尝试,用量去积累。
抓住机遇,主动出击。与其被动等待,不如积极寻找机会,并勇敢地把握住它们。在机遇来临时,不要犹豫,要果断行动,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了解一些道理和践行这些道理,才是自我改变。最有效办法是先建立身份认同:先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物,当遇到一些选择时问问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物,我应该怎么选?怎么做?”从大人物的身份认同开始慢慢壮大,在点点滴滴的事物中证明自己对圈子的价值,培养发现不平凡的眼光,乃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你终究会相信,你就是个大人物。小人物的最高境界是求稳妥、求庇护,是从思想上完全放弃自我,成为工具人;大人物的最低境界则是成为一个事事有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自己给自己做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