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困惑、反思、想,即使大脑不停的转,也想不清楚一些东西。以前看余华的《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很深的感触,只是会对福贵产生一种同情感。家产没了、女儿没了、儿子没了、老伴也没了,他一个人依然还活着。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遇到任何的事情,活下来走下去是最重要。
我记得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后面介绍自己写平凡的世界其实是写了他40年来对人生、社会的一种感悟。我深深的感触是:只要把劳苦的耕耘看成生活的本质,也许生活会有更多的惊喜。
02
其实,偶尔我也会羡慕这些同学:他们生活稳定,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掘生活的乐趣。但是,真正的想一下,每一个个体都不一样,他们最让我要学习的是发掘当下生活中的美好。我个人对新事物比较好奇,喜欢畅想未来。所以现阶段也不太可能去过很安逸的生活,人生还是要折腾下去,即使有一天真的折腾累了、困了,我想这种人生经验老了的时候,写一本书还能感动自己。
03
理智的生活当然是需要的,富兰克林连婚姻都是一个理智的算计的婚姻,这也是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当面临选择的时候,理智的分析各种利弊,好像也权衡不了。
就比如说这一次的研败,当时复试差一分,心情很差。听了朋友的建议,到网上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调剂,后来发现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自己想去的学校,就果断放弃了。还是跟着内心走的。我努力的希望自己生活的很理智,不要受情绪的影响,做到那种宠辱不惊的感觉,那种人生真的好吗?喜怒哀乐都平静如水,那岂不是人生就是一种装吗?为什么就不能将自己的愤怒也好、悲哀也好表达出来呢?
所以,要平衡这种东西需要有一定的智慧。什么场合下理智、克制情绪,什么场合下去表达自己。我在吴军老师的一封信里看到:人生最重要的是生活。每一个阶段生活重点不一样,所以人应该要学着去生活。我一直比较执拗的是,一段时间就去做一件事,比如说考研那就关小黑屋子、切断外界联系、从人间蒸发,生活就是只有看书。这是比较执拗的想法,其实有的时候没必要想的太绝对。回想起高中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感觉学习要靠意志去完成,而是很自然的学习;因为那个时候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是很大一部分),到并非生活就是学习。
04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并且敢于呈现。简书的一个作者微光隐隐,我很佩服她的勇气,因为她敢于把自己内心最深处脆弱的地方暴露给大家。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前行,爬向高点;但是每个人爬向高点的路径不一样,有的人能沿着他的路线爬向了高点,但是其他人走他的路线未必能爬上去。所以说,成功不可复制,但是他们走过的坑我们却可以躲避。所以,更应该分享失败,让大家避免前人走过的坑。这也是我为什么讨厌成功学和鸡汤的原因。
生活既有眼前的苟且,也应该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