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对你是又爱又怜。曾经刚走近你时,似乎有些痴狂。询问多年前心理健康培训中认识的合肥幼儿师范的教授——王永教授推荐理论书籍。后来又默默看书,并无底气和经验地去考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尤其在面试中主考官正是王教授。在现场我并未认出他。考后我留言就是去他的学校考的试,只是面试很糟糕。老师回复:“你没认出主考官吗?你已经通过了!表现不错!”原来向我发问的主考官正是他!那一刻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也笃定要在心理健康的路上继续修炼,助人更是助己。
从此,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尝试在学校全新布置打造理想中的心理辅导室;尝试给班主任做简单的心理健康工作指导;尝试给学校的部分年级家长开展家校课堂;尝试在“阳光课堂”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尝试给学校特殊学生做个辅;尝试请进专职的县级心理健康专职名师来校开展活动;尝试在暑期心理健康培训中发言或表演或帮团队写美篇;尝试申报县、市级心理咨询室达标检验;尝试自费学习并考取了高级家庭指导师证;尝试给省厅领导和副市长等介绍心理辅导室始终情况……原本在这世界与我没有交集的一切,自从和我有了链接,就发生了这么多“奇迹”,而且背后都是很大的收获和进步。原来自己也是有过较强的干劲的。
但不知何时,这种痴迷渐渐回归于平常。感觉什么都经历过,又感觉什么都没发生。我还是那个停留在“小我”的封闭世界里,我不是那么勤奋,也不是那么有悟性,就不要强求那么多。尤其是心理健康咨询师的停考,也让我心灰意冷。没有这份含金量的证书,我觉得无论做兼职和专职,在群体中都是没有说服力的。不过今年参加了两次工作室的心理健康活动,貌似内心又多了一点蠢蠢欲动。
机会来了,上一节关于“学会学习”的心理健康课。如果上,我需要抓紧做好哪些准备?
1. 前期关注:心理健康并无所谓的全新的新课标,而是融合在其他学科标准里了——主要是道法中的心理健康内容,还有体育与健康内容。突出了两大核心目标:教会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特别是学会学习在以往的心理课堂中容易被忽视或或弱化。新课标强调了“学会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智慧教学要把握学情,明确学生的必要性先决条件和支持性先决条件,依据层级和条件制定教学目标。
2.比赛形式:撰写教学设计+有生上课形式
3.主题内容:学会学习
4.授课年级:四年级
(参考:二上:学习的乐趣;二下:一寸光阴一寸金;我的学习习惯;三上:好习惯是成功的捷径,专注等于学习效率;三下:思维的魔力,科学用脑好处多,和拖延的坏朋友说再见,拒绝做小网虫,解决问题,我最有办法/学习方法,提高效率,五上:带着问号学习;五下:成功贵在坚持,科学用脑;六上:兴趣为学习导航,看谁学得好,增强记忆力;六下:正确对待好成绩,一寸光阴一寸金。)
5.课堂设计:学科内容应反映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或理论在里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6.课前准备:视频、道具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7.资源平台:A老师。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公众号(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8.课堂氛围:能够弯下腰,用甜甜的笑容和温馨的话语征服孩子们。(优质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既有与其他优质课程的同质性,又有其鲜明的特质性,即体验性,将心理辅导原理和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转变育人方式,关键在课堂。评价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新,更要注重教学结构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逻辑结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时刻觉察自己,关照到全体学生,包括那些“沉默的群体”,真正把育人育心工作落实到位。)
9.自我提示:非学科,教育活动。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和认知起点出发,教学设计和课堂推进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应努力营造独立思考、平等对话的氛围,积极又和谐,热烈又有序,在这样一种真实、自然、和谐的课堂形态里,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要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更不要为了所谓的完美,而迟迟不行动。做,才有可能,做才会发现问题。不要被惯性纠缠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