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原称归德城,建城有几百年历史。具体在古城墙那里介绍。
这是古城最南面的景点,外地估计要买票,我亲眼见到几个等活开私车的出入聊天喝水。这个基本不用介绍,看相关图片就能全部了解,很简单、很小的景点。起于安史之乱,并一直保留到今天。其中主要因为颜真卿书写的碑文得名,颜真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而且还是一位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另外一个碑文是当地参加千叟宴的老人的相关碑文,该李姓老人在参加乾隆第四次千叟宴途中病逝,由其子带为参加,碑文就纪录了这个事情。
颜真卿画像。
下面介绍一下应天书院,在八关斋向东一公里左右。门口首先是状元桥,过状元桥后就到书院大门口了。
进入书院第一个就是崇文殿。里面供奉着孔圣和孔门十哲。许多人都没听过这个,百度一下。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受儒教祭祀。《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应天书院始建于后晋时期,真正发展壮大在北宋范仲淹主持书院期间,故书院也被成为文正书院(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从起可见范仲淹在书院历史上的影响了。而他的弟子和学生们也在他主政期间及后续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他主持的庆历新政、对西夏人的战斗等。
学院的理念是“天下同文”。从南都学舍一直是秉承着这一理念。
范仲淹成才于应天书院,姻缘也是在应天府,并把书院精神进行发扬光大,变成“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北宋名相,幼失父,母改嫁朱氏,范仲淹随着改姓朱,后二十九时方改回范姓。
此堂为范文正公纪念堂,主要用于纪念范仲淹。
应天书院为北宋三大国子监之一,是当时最高学府之一,入学者需要七品以上子弟和寒门庶士的最高学府。
应天书院不仅在教育上硕果累累,而且许多师生包括范仲淹都曾奋战于西夏前线,其弟子许多也在前线边防主力军。其中弟子比较出名的是张方平及其《平戎十策》。
北宋的延州即今天的延安,在延安宝塔山摩岩石刻可以看到下图中的时刻,并保存完好。
看看下图状元及第、探花及第,这个就是现在的全国高考冠军,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下要比现在的全国高考状元含金量高的不是一点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