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方向,坚持前行,成长的路上总有庆典

自从佩戴智能手环后,我天天查看每天的计步数目。

在学校,一般情况下每天走大约6000+步,有时会达到10000+步。周一值班,因为要在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地方巡查,会达到20000+步。一天下来,会觉得非常疲惫。

前几天,带着孩子去爬山,一路玩着水,攀着山,拍个照,采朵花,一路欢笑一路歌,上山下山,不觉就走出了20000+步。

看到这一数字,我心中不禁一震:同样是20000+步,为什么爬山却不觉得累呢?

在学校的每一步,都是在校园的狭小空间里循环,上楼、下楼,教室、办公室,操场、宿舍……像驴子拉磨一样,走再长的路,也只是一个封闭的圈儿。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而爬山就不同了,移步换景,誓要登顶,目标明确,信心满满。一路上,走几步,就会有另一番感受,走几步,就会停下来欣赏一番,拍下照片,况且上山与下山的路几乎没有重复的,风景各异,内心充实,消除了旅途的劳累。

这不免也让我联想到教师工作。

为什么很多教师工作多年后,会出现职业倦怠?

为什么很多教师很辛苦而感觉毫无收获?

8月19日到21日,我参加了在长垣县举行的“河南省杏坛网研社第三届年会”,聆听了来自鹤壁市兰苑中学的吕娟老师的分享讲座《名师的定力》,为我解答了这一疑惑。


吕娟老师

说到“名师”,我想起凌宗伟在《所谓名师》一文中提出:

名师分四类:

一是行政体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框架,一个一个的,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评”出来的;

二是学生和家长认可的。即所谓“口碑”好的教师;

三是有自己的学术专长,同行评议出来的;

四是被媒体或自媒体炒作出来的。

我们这里说到的名师,当然排除第四类。

吕老师把名师的成长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名字——名片——名望。

为实现这一进阶之路,需要“定力”、“定向”、“定高”三个途径

吕老师通过解读《教师专业标准》为大家指出了一条从普通草根教师到名师的成长道路。

在打造自己的名片时,她提出紧扣《教师专业标准》,抓自己职业的一个成长点——

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理念,

进行广而深的专业阅读

研究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规律

从实际出发

善于总结自己的方法

还以闫学、孙永芳等知名教师作例子,画出了教师成功的蓝图。

她认为,要作一名教师,从自己的名字出发,要先有自己的教育名片。从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到找到自己的教学特色,再到成为有特色的教师,(这就是“定向”的作用,即确定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朝向什么方向)。把发展从教育教学转到教师本人的成长,至此,教师会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幸福感。

如果还要再向前发展,教师则更进一步的向名望攀登。

吕老师认为,有名望的教师,一般是有自己教学主张的教师,把自己的标准定的高些,这主是“定高”。

因为只有有了自己的鲜明的教学主张,这位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独树一帜,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因为教学主张植根于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深化与聚焦。

她分别以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王君的“青春语文”、窦桂梅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等有鲜明教育教学特色主张的名师为例,证明了这点。

这其实为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超越平庸、走向卓越的成师之路。

在聆听吕老师的讲座时,我就在脑子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也许,我目前还成不了名师,不管哪种类型的名师,都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前行步骤

我的教育“定向”在哪里?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班主任,我是定向于语文名师,还是更倾向于作名班主任?

是抓好课堂教学,还是抓好班级管理?

作班主任工作,我的特色是什么?我的个性管理标签是什么?

我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吗?我有自己的班级管理主张吗?

我离这些还有多远?

……

对照《教师专业标准》,我的职业成长之路还很迷茫,我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定向,向名师的方向努力,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再如驴子一样只在狭隘的校园里循规蹈矩,要让我我每走过的一步,成为我迈向成功的基础!


这是一条艰苦的道路,一条摆脱职业倦怠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惊喜的道路,更是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精彩之路!

我相信:成长的路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只要认准方向,矢志不移地坚持走下去,一“定”能遇到庆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