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部fascinating(令人着迷)的电影总会有一些fascinating (令人着迷)的理由, 让人久久难忘。
而《心灵捕手》,这部在1997年上映的电影,对于我而言,一直以来让我久久难忘的是影片中威尔(will)和查克(chuck)作为兄弟之间的手足相伴,威尔和史凯兰(Skylan)作为情侣之间的相爱相杀,威尔和蓝波教授作为天才师徒之间的较劲及相惜,威尔和西恩(Sean)作为医患之间的相互治愈与心灵相通。
我原以为,这些关系之间的人性温暖、相互救赎与成长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
然而,直到很多年之后的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我看完欧文·亚隆的《诊疗椅上的谎言》全书,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对于《心灵捕手》的喜欢,不只是那些令人动容的故事,也不只是在故事间表露出来的种种人间温情,友情和爱情。
犹如暮年的杨绛也同样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终于在她《人生边上》的写作中回忆起在她幼年时劳神父送给她一盒层层包裹的巧克力,让她拿回去给父母一起分享的场景,才忽然醒悟出劳神父层层包裹巧克力的真正含义。她恍然惊呼,“我好傻。”
而在多年后,从《心灵捕手》层层包裹之剧情背后的猛然醒悟中,则让我不由得惊呼,”我好无知。“
让我幡然醒悟的是,原来《心灵捕手》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并不只在于那一段人间温情,更在于这是一次存在主义精神疗法的大胆实践和胜利。
电影的编剧就是当时初出茅庐的马特·戴蒙和他的童年好友本·阿弗莱特。故事是基于马特·戴蒙在哈佛大学时创作的短篇小说《年轻天才威尔亨汀的成长故事》而创作的,并由格斯·范·桑特执导拍摄。马特戴蒙和本·阿弗莱特在当年就能够写出如此高水准的剧本,无疑证明了他们非同一般的才华。也说明了他们之后能在好莱坞一路开挂也绝不是只凭运气。一个优秀的演员,光有演技是不够的,更要有学识和能力.
1996年,电影上演的前一年,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出版了他堪称经典的心理学小说《诊疗椅上的谎言》。亚隆在小说中描述了一段心理诊疗师欧内斯特和他的一个病人卡罗之间的心理治疗之旅,这与电影中的西恩和威尔间的心理治疗之旅真是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电影和小说的故事风马牛不相及,但两个故事背后所采用的心理治疗过程却是如此的不谋而合,那就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手法。
存在主义是一个极具哲学性思考的学派,而欧文·亚隆所代表的存在主义心理诊疗法,就是从存在主义哲学观出发的一种心理疗法。基于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如 “人是自由的,人有自己独立的意识,要为自己的选择及行动负责”,亚隆认为在每一次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与当事人应当建立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在相互感同下构建人际关系、承认焦虑是生存的一种状态,但更追寻其背后的意义。
在这样的方式下,一个心理诊疗师应依照每个个案去创造和选择人性化的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僵化的心理治疗标准。
存在主义的心理治疗方式与传统地区别在于,传统的诊疗师是将自己放在关系之外,再去探究那里发生了什么。而存在主义治疗则是将自己放进关系之内,双方开诚布公地探讨那时那刻间共同的心理感受,并主动放弃所谓的各种理论和医疗技巧的介入。作为心里治疗方,不仅可以向被治疗方说明自己所观察到的,更可以坦露自己的内心,自己地困惑与自我挣扎,将病人与自己作为一段心灵之旅的同行旅伴来相互治愈,然后成就各自的救赎和内心成长。
所以,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一次医生与病人之间彼此在各自的灵魂深处相互探索了解的过程。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承认一个事实,即每个心理治疗师除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治愈者角色之外,他们自身在生活过程中也常常经历着和他的病人同样的心理困境,如孤独和绝望等。
基于此,在一次典型的存在主义治疗过程中,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而这样的互换只有双方可以在相互坦承自己人生种种不堪和心灵困境时,才会发生。然后,相互的治愈,也才会成为可能。
这就是欧文·亚隆所倡导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念,也正是《心灵捕手》在其故事情节中所发扬的理念。
电影的情节其实不复杂。一个绝世的天才少年威尔,因为童年的不幸而面临重重的心理问题,与社会格格不入,并因打架斗殴险遭入狱困境。后在慧眼识英才的蓝波教授帮助下,有幸遇到了心理咨询师西恩,由此开始了一场心灵治愈之旅。
电影里面的所有桥段就主要以西恩和威尔之间的一次次诊疗而展开,电影中西恩对威尔一共做了八次心理治疗。在这八次的治疗过程中,西恩则充分了采用了存在主义的心理诊疗实践手法。他基于诚实、开放、坦诚和透明,不仅感同深受威尔内心的痛苦,也向威尔坦承自己的心灵困境,如失妻之痛以及自己与朋友蓝波之间的情绪纠葛,勇敢而真诚地揭露自己内心的脆弱和挣扎。
威尔一开始对西恩是防御和抗拒的。当他第一次来到西恩的诊疗室时,就尝试着根据西恩房间里的一幅画来进攻性地分析西恩。毕竟,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威尔从画中判断肖恩“你处在暴风雨中,你吓坏了,需要一个港口,这也是你成为心理医生的原因”,肖恩坦然承认。然后威尔分析“也许你娶错了女人…”,肖恩开始产生情绪“也许你说话该小心点”。“是的,你娶错了女人,她抛弃了你,她搞上了其他男人”威尔继续刺激着西恩。西恩内心的痛处无疑被威尔捅到了,他也被激怒了,忍不住扯住威尔的脖子,“你再乱说话我宰了你”。
西恩和威尔就这样在一个不和谐的第一次中,开启了他们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过程。
西恩无疑是有经验的,随着第二次湖边谈心,第三次沉默疗法,第三次开始互探心声,及后来的一次次深入,威尔的内心逐渐产生了变化并外化到他的日常生活里,让威尔这个出生在南波士顿穷人区,自出身就被亲身父母遗弃的孤儿,然后被养父家暴虐,成为敏感而孤独的天才少年,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防御的心态逐步转变为开始接纳他所处的世界,这样的改变让他和好兄弟查克,女友斯凯兰,老师蓝波教授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影片最后的高潮是当威尔第八次来到西恩的治疗室,西恩拿着记录着威尔童年不幸的卷宗,威尔真诚地说道,“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回答道:“我知道”。西恩第二次说了一遍,”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开始惊讶了,有点不知所措地说:“你不要戏弄我。”但西恩第三次说:“这不是你的错。” 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西恩第十次说,”这不是你的错。“ 西恩就这样用不带诱惑的真情,不带敌意地坚决,让威尔彻底放下他难以接受的童年过往,和过去和解,他也终于放下了对这个曾经伤害过的世界的防御和抵抗,一下扑在西恩的身上,紧紧抱着西恩,痛哭流涕。就这样在双方不设防的心灵交流和碰撞中,用爱来完成了相互的救赎。威尔和西恩最终走出了各自的内心阴影,开始新的人生。
当然在整部影片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方法下,最后也离不开我们人类的四大主题,1)我们所必须面对的孤独,2)我们所追求的人生意义,3)我们无法逃避的死亡,4)我们所要的自由。这与也与亚隆在1980年发表的学术性质的文章《存在主义精神疗法》的内核同样相符。在这篇文章中,他定义了人生的4个终极问题,即: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人所需要的自由。还有一点就是,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终极意义,但每一个存在的当下自然有其现实的意义。
心灵捕手只是一个凭空想象的故事,但这一切应该绝不是偶然的,想来马特戴蒙和本阿弗莱克与我一样,应当也是存在主义的追随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