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二十七天学习心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学习《黄省曾录》。

黄省曾,字勉之,号五岳山人。王阳明在浙江讲学时,他曾求学门下。

1.义即是良知

阳明先生认为,义即是良知,只要遵循良知,就能事事“无适”、“无莫”,也就能做到“义”。

2.思无邪

阳明先生认为,每个人只有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去掉私字,才能产生出崇高的、无限的道德力量。所以他把“思无邪”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认为包括乃至所有古今天下圣贤的言论主张,都可以用“思无邪”予以概括总结。

3.道心人心

王阳明认为,道心即心得最高的境界,不夹杂人的私欲,体现出天道、天理,因后者是“无声无臭”,故说“道心唯微”;相反,人心是心的现实状态,它夹杂了人的私欲,表现出人的种种缺点,故说“人心唯危”。

4.因人施教

王阳明认为,人的资质是不同的,要注意因人施教,根据个人不同的资质,教授不同的内容。

5.自家本体

“读书不记得怎么办?”先生的回答是“只需要读明白道理即可,不需要非要记住,最根本的是使自己的心本体光明,这才是根本——把心镜磨亮。阳明先生所所得自家本体,便是心性,学问要不断向内探求,最终落到对“自家本体”的修炼上,“此是学问极至处”。

6.看穿生死

阳明先生认为“仁人志士”应该“看穿生死”,以仁心天理为中心主宰最为重要,如果“违背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所以他强调要能够看透生死,要死有所值,也不能贪生怕死、苟且偷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