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等待无果,推着车回家的黄昏
18岁,面对新环境,硬着头皮,与人交流
19岁,想找人聊天,却发现没有随叫随到的人
20岁,高考失败,生活所迫,半夜上班,漫漫长路
21岁,孤独是合群,之后内心的挣扎
22岁,孤独是背了大半本单词,却无人言说的失落
23岁,自己去图书馆,不用和谁约定,不用给谁占桌,吃饭一张桌,嘴里嚼着饭的局促不安 脚下生风。
24岁,一个人上班,一个人下班。手机相册里全是风景
25岁,希望每一张照片里的你,都出现在风景里。
在大学的时候,【你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一书中,卢思浩说,孤独是一个人的必修课。
但是吃饭上课,聊天,都没有办法一个人的我,却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必须一个人生活。
脆弱与坚强,全凭自己的想象。现在回望,也走过了一段路。
一直以为,孤独是自己性格的通病,后来才发现,孤独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成长期.
有一段时间发现,一个人住的时候,你早上东西,随手一扔,掉在地上,晚上依然安静地躺在那里.
那一刻,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我一个人的时候自娱自乐,看书拖地,打扫卫生,看电影,听音乐.找朋友聊天,一个人,进行一些缓慢的跑步.
尽量避免脑子一片空白的。
人一旦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 自怨自艾,陷入很悲观无法自拔的情绪当中。所以,我尽管忙得没头没脑的,但是更愿意选择充实。
之前,在大学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一位学姐,他每天晚上11点的时候,学完英语,一路徒步,回到自己的学校,已经是深夜
一个女孩子,是怎样的一个动力,支撑她
走下去 漆黑深夜的环境,仍然激情满满
“因为一份希望,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能够因为这份希望,所以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自娱自high,和自己相处融洽。
反观之前那么一段很长的孤独岁月,一路走来竟不知不觉。因为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对自己越来越好的美好希望当中。大学的时候,特别是大一,我记得在全寝室当中,有几位小姐妹,他们都是拿奖学金的,而唯独我没有,英语撇脚,又做了个寝室长,当时,觉得自己特别没有说服力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我对于管理,都是强制型,甚至是用言语去伤害。进入大二的时候,这种感觉分外强烈,因为所有的人都开始在排斥你,所以22岁我决定开始,一个人的旅程既然你无法和我一起,那么我一个人上路,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接下来的一年,自己去图书馆,不用和谁约定,也不用给谁占座,吃饭一张桌,嘴巴里嚼着饭。脚下生风的局促不安。
后来我以为,那是一阵子,但是,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直至延续到今天
让我莫名感动的是,这几年最大的成长,竟然是一个人可以勇敢地去吃饭。你最怕遇到的就是熟人了,你很怕遇到他?问你为什么是一个人吃饭?
因为不肯将就,因为饿了。就是因为遵循自己内心执着,所以,现在是一个人上班,一个人下班,手机里相册都是风景。
“会不会感觉到孤单是一种很失落的情绪?”
其实经过了这么久,能够和自己,自娱自乐。
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孤独是我们当中一个必修的阶段
“童年的友谊它就像是大平原玩耍,我们会伙伴,一起玩耍
但是逐渐的进入到青少年,友谊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很大,很密的森林,每一个人的脚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所以我们慢慢的,会失去联系,专注走每天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这个过程当中是很煎熬很孤单的,”
这个过程多多少少,都有点残忍,但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在现在无法回避的孤独当中,我想我更乐于选择去面对,去和自己对话。
一个人跑步,一个人读书,
读书是为了见识一个,更开阔的世界,扩充自己的眼界,不再沉溺于自己的小情绪当中。
正所谓“心小事大,心大事就小了”
跑步健全自己的身体,人活一辈子,最大的幸福,不过是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
跑步是为了提醒你自己,饿了就吃,累了就睡,没有什么,比这两件事情舒坦来的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