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笔记《道德经》第四章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 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其深厚博大的情况,好似万物的宗主。它不露锋芒,它以简驭繁,在光明的地方,它就和其光,在尘垢的地方,它就同其尘。不要以为它是幽隐不明的,在幽隐中,却俨然存在。像这样的道体,我不知它是从何而来?似乎在有天帝以前就有了它。

下文为“道之德”寂静、神奇—最初的描写形态,借《想象的孔老会谈》详述之,其中还提到老、庄思想的基础周而复始学说。

【读经感悟】

道的几层涵义:

什么是道?

道是一个的代名词,既有抽象的部分,也有具象的部分,衍生发展为名词。

1.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道是宇宙、天地、世界、万事万物的第一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3.道是规律、法则。”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法自然”自然的法理、自然的规律无限接近于道。

4.道是轨迹、路径。门道、道路。

5.道也有不可道、非常道的部分。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物理特征?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

道的特性是什么?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道与天、人的关系?

1.天与道相通,即天道。天是省略词,天是和地一体的。天也代表了地。泛指自然万物及其表征。

2.人与天相通,即人道。人具有的自然属性称之谓天性。譬如1,母性对子女的安全保护;对孩子的喂养哺食;对孩子成长生存技能的教授等等。譬如2,自然万物共有的生死规律高度一致。譬如3,植物、动物、人物共有的协同性,比如捕食、独木难支、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譬如4,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譬如5,求偶、生殖、养育。 譬如6.人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7.人独有的差异形成人道。

3.什么是人道?

3.1.人道与天道对应,不符合天道的即非人道。不抚养子女有违人道,不敬爱父母就不尽孝道,生死有命,雷霆震怒,一个篱笆三个桩,食色性也。

3.2.人类建立了较高的人伦关系,中国人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忠、诚、和、善等等。人的思维创造能力整体上较高,人征服自然的能力比较高。

3.3.人不如禽兽的现象:人毒食子,虎毒不食子。人对人,对同类撒谎、欺骗。人对异性实施强奸、同性之间交媾,称为同性恋。人维持生存必须的物质之外,对物质的占有欲望大于禽兽。人对自然界实施毁灭性的破坏能力大于禽兽。如核武器,塑料制品,化学污染物,转基因等等。

3.4.人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复杂性、可变性、可塑性、不确定性。

4.人如何自处人道?

4.1.不违反天道,不违反自然规律。

4.2.不要禽兽不如

4.3.向父母学习,向圣人学习。

4.4.从本心出发,处理事物。本心无法判断时参照父母和圣人的处理原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